問
雷軍造車面臨哪些技術挑戰
雷軍造車面臨著多方面的技術挑戰。
首先是技術研發周期長且投入大。新能源汽車要求企業具備深厚技術積累,涵蓋復雜的供應鏈、制造流程及后期市場服務,對于小米這樣的新手而言,這是初入市場的重大關卡。
其次,智能駕駛技術仍需完善。盡管發展迅速,但目前仍處于“人車共駕”階段,和老牌汽車廠商有差距。雷軍也坦言小米造車僅 3 年,在智能駕駛方面投入雖大,但仍有數百人的團隊缺口。
另外,訂單消化也是個難題。天降過萬訂單可能面臨難以處理的情況。
小米汽車作為行業新入局者,在技術方面確實存在諸多挑戰。
不過雷軍帶領團隊積極應對,重視智能駕駛系統,不斷加大投入和組建團隊。在技術研發上持續努力,以提升自身技術實力,逐步克服面臨的技術挑戰,相信未來會有良好的發展。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20萬左右的寶馬車性能整體不錯,在動力、安全等方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以寶馬125i M運動耀夜版為例,它搭載2.0T四缸發動機,百公里加速7.5秒,動力可滿足日常。安全性能上,諸多20萬左右的寶馬車型都配備豐富主動和被動安全配置,像寶馬3系
特斯拉的維修成本在正常使用情況下處于較低水平,但事故后維修費用相對較高。從權威數據來看,《消費者報告》顯示特斯拉十年養護維修成本僅 4035 美元,約合 2.9 萬人民幣,是所有汽車品牌中最低的;在入手 1 至 5 年,維保成本僅 580
奧迪Q7不同新款與上代車型在長寬高方面變化各異。以常見的老款與2024款對比,老款長寬高分別為5089mm、1983mm、1737mm ,2024款變成了5063mm、1970mm、1741mm 。長度和寬度有所減小,高度略有增加。2025
豐田 CHR 的車內空間對于日常使用來說是足夠的。這款小型 SUV 雖在尺寸上不占優勢,但實際體驗并不差。前排空間寬敞,身高 1.76 米的駕駛者坐在駕駛座頭頂仍有 4 指空間。后排對于身高 162cm 的人,頭部近 2 拳、腿部近 3 拳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