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驅車能進行越野嗎?
前驅車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越野,但難以應對高強度、復雜的越野路況。前驅車常見于城市SUV和家用轎車,其動力傳遞路徑短、懸掛相對靈活,在一些農村非鋪裝路面,只要熟悉車輛性能、采取正確駕駛方式,也能勝任。不過,前驅車在陡坡上容易失去抓地力,爬坡存在問題,面對交叉軸等極端路況更是難以脫困。總體而言,前驅車有其越野的局限性 。
具體來說,在越野過程中,動力分配是一個關鍵因素。對于前驅車而言,其發動機和變速箱通常水平布置,這種設計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以及擴大車內空間,這也是多數城市SUV和家用車采用前驅布局的原因之一。然而,在越野路況下,這種布局就暴露出了短板。比如在爬坡時,車輛的重心會后移,大部分重量壓在了后輪上,導致前驅動輪的抓地力和驅動力都會受到影響,這就使得前驅車在爬一些陡坡或者山地時顯得力不從心,甚至可能出現車輪打滑卻無法前進的情況。
從脫困能力來講,前驅車型在面對特殊路況時表現欠佳。當遇到單后輪、雙后輪有附著力而其他車輪處于打滑狀態時,前驅車往往很難實現脫困。即使是在交叉附著力或者單前輪有附著力的情況下,雖然可以嘗試脫困,但過程也充滿挑戰,遠不如四驅車或者后驅車那般輕松。
車身強度和離地間隙也是越野不可忽視的因素。雖然隨著技術發展,承載式車身的前驅車在車身強度上有了很大提升,能滿足多數普通越野的需求,并且適當加高離地間隙后仍可保持乘用車的體驗范疇。但相比專門的硬派越野車,前驅車在這些方面還是存在差距。例如全新北京BJ30,雖滿載最小離地間隙達到215mm,接近角25度,離去角30度,縱向通過角21度,數據看起來不錯,但在面對復雜地形時,還是可能因離地間隙不足而托底,或者因車身強度不夠而造成損傷。
另外,前驅車的駕駛模式主要依靠對前輪空轉的控制來適應特定路況,這種方式在可靠性上遠遠比不上真正的四驅結構。四驅車可以根據不同的路況,自由選擇合適的驅動模式,極大地提高了車輛在各種環境下的適應性和通過性,這是前驅車難以企及的。
不過,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前驅車在越野方面的表現。在一些相對平緩、路況不太復雜的鄉村小道或者輕度越野場地,前驅車憑借其動力傳遞路徑短、懸掛相對靈活的特點,還是能夠順利通過的。而且,現在部分前驅SUV還配備了陡坡緩降功能,在下陡坡時,駕駛員對車輛的控制力能夠得到加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前驅車的越野能力。
綜上所述,前驅車并非完全不能越野,但由于其先天的結構和性能特點,決定了它在越野領域的表現存在諸多限制。如果只是偶爾進行輕度越野,前驅車或許可以滿足需求;但要是經常涉足高強度、復雜的越野路況,選擇四驅車或后驅車才是更為明智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