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駕駛需要哪些硬件支持?
輔助駕駛常見的硬件支持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以及高精地圖等。攝像頭可助力車輛識別周邊物體、車道線等信息,不同數量和類型的攝像頭能實現不同程度的視覺感知;毫米波雷達可探測目標物體的距離、速度等;激光雷達憑借高精度的三維點云數據提供更精準的環境感知;高精地圖則為車輛行駛提供詳細的道路信息。這些硬件相互協作,共同提升輔助駕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不同的車企在輔助駕駛硬件配置上各有側重。本田以及一汽集團旗下諸多車型采用純視覺方案,隨著算法的不斷進步,單靠攝像頭就能夠實現L2級駕駛輔助。在這種方案里,攝像頭承擔起了感知車輛周圍環境的重任,憑借其強大的圖像識別能力,為車輛的行駛提供必要信息。
寶馬5系采用視覺 + 毫米波雷達方案。采埃孚提供視覺解決方案,車企在此基礎上進行標定和可視化軟件的開發,從而實現完備的駕駛輔助功能。這種方案讓寶馬5系不僅具備較強的基礎L2級輔助駕駛能力,還能在車速低于60公里/小時的情況下,讓駕駛員放開雙手自動跟車,同時車內配備的駕駛員注意力監測攝像頭,進一步保障了行車安全。
特斯拉AutoPilot功能強大,采用視覺 + 多毫米波雷達 + 高精地圖的組合。高精地圖對于實現自動駕駛意義非凡,現階段一些搭載高精地圖的車輛能夠支持基于導航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NOA)。蔚來、小鵬在2020年借助高精地圖的加持也實現了NOA,其中小鵬的相關體驗最佳。特斯拉Model Y更是摒棄毫米波雷達與超聲波雷達,單純依靠8個前置、側方和車尾攝像頭組成的視覺方案來實現輔助駕駛,其算力可達144Tops。
還有一些車企采用視覺 + 多毫米波雷達 + 激光雷達 + 高精地圖的頂級配置。例如蔚來ET7,全車擁有33個高性能感知硬件,硬件預設頂尖,理論上能支持到L4級自動駕駛。激光雷達雖然受環境影響較大,但與毫米波雷達協同工作堪稱最優解。2021年小鵬、WEY也推出了搭載激光雷達的新車型。像零跑C10全車共配備30個輔助駕駛硬件,包括12顆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以及單激光雷達,可支持城市/高速NAP領航,并能通過OTA升級擴展至L3智駕能力。
理想L9搭載1顆128線激光雷達、1顆前向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傳感器、6顆800萬像素攝像頭和5顆200萬像素攝像頭,還配備2顆英偉達Orin-X處理器,總算力508Tops。阿維塔11搭載34個傳感器,智駕芯片(AVATRUTH超算系統)最高算力達到400Tops。比亞迪的自動駕駛硬件支持豐富多樣,有毫米波雷達(如漢EV配置3個,前一后二,秦DMi與之差異不大;比亞迪DNP輔助駕駛將使用5個毫米波雷達)、攝像頭(部分車型有單目攝像頭,有負責環車影像的4個環視攝像頭;比亞迪DNP輔助駕駛將使用11顆攝像頭;2025年大量新車型會采用三目視覺硬件方案)、超聲波雷達(數量通常在12個左右),并且比亞迪DNP輔助駕駛采用東軟睿馳的域控制器,搭載地平線的征程5芯片。
綜上所述,輔助駕駛的硬件支持形式多樣,不同車企根據自身技術路線和產品定位,選擇不同的硬件組合,這些硬件的協同工作,推動著汽車輔助駕駛功能不斷向更智能、更安全的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