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車身結構怎樣影響其安全性?
電動車的車身結構對其安全性影響重大。
像哪吒 S 采用三縱七橫設計,11 個加固環支撐,76%以上高強度鋼材,29%熱成型鋼,抗扭能力達 34000 牛米每度,車頭車尾防撞梁用 3 毫米厚“目”字形鋁合金,后排座椅背后有 V 形梁,提升了安全性。
比亞迪 e2 采用 3H 車身概念設計,車頂、B 柱、車底的橫縱梁組成三個 H 形高剛性保護架構,A 柱、B 柱、縱梁、防撞鋼梁用強度高達 1500Mpa 高強鋼,成型工藝熱成型保證精度,焊接工藝優化,針對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焊接方式,還采用整體式潰縮吸能轉向管柱,電池包放在底盤 H 型保護區。
某電動車項目中,油改電的電動車前艙吸能空間不佳,因下車體梁架變化、整車增重、整車姿態上移等,導致偏置碰撞時 A/B 柱壓縮量大等問題。可通過關鍵傳力路徑優化,如加強接頭連接、增加下部載荷傳遞路徑;材料提升優化,根據重要程度選型提升;關鍵零件結構優化,對變形大部位優化設計等解決。
低速電動車碰撞安全方面,車身結構可分為前撞吸能、乘員艙、后撞吸能部分,設計要求不同。正面碰撞載荷傳遞路徑有上前縱梁—A 柱—車頂梁等三條,電動汽車因重心下移,承載結構布置要下移,還可增加載荷傳遞路徑。前艙吸能結構中,前圍和前底板變形嚴重,可在前地板縱梁加誘導槽,改變前圍板材料或厚度來優化。電動汽車地板因動力電池安裝有斷差,不利于載荷傳遞,可在中央通道下方增添加強件等優化。
蔚來 EC6 的車身結構設計圍繞電池組,A 柱到 C 柱是乘員艙,A 柱和 C 柱外是潰縮區。其前機艙有大弓形防撞梁、吸能盒、上縱梁,還有 Torque Box 阻擋能量侵入。車身后方追尾碰撞設計思路相同。側面柱碰對電池組侵入危害大,蔚來 EC6 底盤下方內側電池組中間有 6 條貫穿式加強梁。
此外,電動車還需考慮“三電布置安全”和“高壓電路安全”,如蔚來 EC6 能快速斷電和放電。總之,純電動平臺正向開發的車型,合理設計車身結構和電池安全策略,安全性不輸燃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