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 quattro 壁虎技術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奧迪Quattro壁虎技術自 1980 年誕生后不斷發展演變,歷經七代進化。1977 年奧迪受啟發開啟相關研究,第一代quattro在 1980 年問世,采用空心傳動軸設計。此后,第二代用上托森差速器可自動分配動力;第三代配合自動擋出現;第四代加入電子輔助系統;第五代托森 A 型差速器回歸與電子系統配合更佳;第六代應用于 SUV 采用托森 C 型差速器;第七代用上冠狀齒輪差速器能自動調整前后輪動力分配 。
第一代quattro的誕生,可謂是汽車四驅領域的一次大膽嘗試。它雖采用空心傳動軸設計以及三種開式差速器,為后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但需要司機手動操作差速鎖,在便捷性上有所欠缺。
時間來到1986 年,第二代quattro登場,托森A型中央差速器的應用成為亮點。這一改變使得動力能夠自動分配,極大提升了車輛在復雜路況下的應對能力,讓駕駛變得更加輕松和順暢。
1988 年,第三代quattro順應時代潮流,與自動擋車型完美結合,為駕駛者帶來了更加舒適的駕駛體驗,也進一步拓展了quattro技術的應用范圍。
1994 年的第四代quattro,加入“EDL電子差速器系統”功能,讓車輛在面對特殊路況時多了一份保障。電子輔助系統的助力,如同給quattro技術注入了智慧的靈魂,使其性能更加卓越。
第五代quattro對托森A中央差速器進行優化,與ESP配合得更加緊密,車輛的穩定性和操控性達到了新的高度。而第六代quattro應用于SUV,采用托森C型差速器,標志著quattro技術在不同車型領域的進一步深耕。
最新的第七代quattro,冠狀齒輪中央差速器的運用是一大突破,能夠自動調整前后輪動力分配,為駕駛者帶來更精準、更高效的駕駛感受。
奧迪quattro壁虎技術的這七代進化史,是一部不斷創新、突破自我的奮斗史。每一代的變革都凝聚著工程師們的智慧與心血,讓quattro技術始終走在汽車四驅領域的前沿,為用戶帶來卓越的駕駛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