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前汽車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
當前汽車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呈現出諸多特點。
整車方面,15 萬元以下和 40 萬元以上價格帶市場格局較好。比如在 15 萬元以下,比亞迪占據絕對優勢,其 DM-i 技術優勢明顯,在低端市場銷量與盈利能力兼具。而在 40 萬元以上,華為優勢擴大,市場仍為藍海。在 15 - 40 萬元區間,競爭較為激烈。15 - 20 萬元市場,燃油車價格下探,國產替代空間大,電車以比亞迪為主。20 - 30 萬元市場競爭最為激烈,老牌合資、比亞迪等傳統自主、新勢力車企及特斯拉均有布局。30 - 40 萬元市場,高端市場國產替代空間大,智能化、電動化沖擊 BBA 市場。
汽車零部件方面,優勝劣汰是未來幾年的主旋律,應關注長期推進格局好的龍頭公司,且供應鏈垂直和橫向一體化趨勢明確,重點關注品類擴張能力強的龍頭公司。
電池端,以舊換新對電車支持力度大,電車銷量有望超預期,關注隔膜、結構件、電池等在產能利用率提升趨勢下的機會。
從價格結構看,低端車型份額逐漸縮減,2023 年價格戰影響下,中高端車型價格整體下移。
從品牌格局看,自主品牌市占率穩步提升,在不同價格帶表現各異。10 萬以下價格帶,低端市場萎縮,純電微型車成主力,自主品牌份額增長近乎停滯。10 - 20 萬價格帶是主要賽道,自主替代已過半,比亞迪份額領先。20 - 30 萬價格帶,熱銷車頻出,自主替代空間大。30 - 40 萬價格帶,替代速率快,空間大,競爭加劇,理想上升至第二大品牌。40 - 50 萬價格帶,頭部效應顯現,自主轎車是藍海。50 萬以上價格帶,自主品牌空間廣闊,高度頭部集中。
在進口車市場,高端車為主,品牌集中度高。合資豪華品牌中,BBA 積極應對自主品牌沖擊,采取產品策略調整、終端折扣降價、增加進口車型國產化進程等措施。
總之,當前汽車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復雜多變,各品牌和企業需不斷適應和調整,以應對市場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