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駕駛系統的安全性如何保障?
輔助駕駛系統的安全性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保障。
首先,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利用雷達、攝像頭和激光等傳感器監測前方障礙物,在駕駛員未及時反應時自動緊急制動,能顯著降低碰撞風險。
其次,盲點監測系統通過側面傳感器和攝像頭監測車輛周圍盲點區域,在有其他車輛或障礙物進入時提供警示,避免側面碰撞。
車道保持輔助系統(LKAS)借助攝像頭和傳感器檢測車輛行駛軌跡,在駕駛員未察覺時微調,確保車輛穩定在正確車道行駛,尤其適用于長時間或疲勞駕駛。
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ACC)用雷達和攝像頭等檢測前方車輛速度和距離,自動調整本車速度和距離,減輕駕駛員疲勞和注意力分散。
4D 成像雷達是保障輔助駕駛安全的重要技術之一。它屬于毫米波雷達,通過增加收發天線陣列數量,尤其是垂直方向的天線,大幅提升角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能生成障礙物點云信息,精準判斷障礙物類型、位置和移動速度,還在自動泊車功能上有很大潛力,相比超聲波雷達性能更強,成本也在可控范圍內。
激光雷達也能保障輔助駕駛安全。攝像頭提供的視覺感知和算法是自動駕駛核心,但對罕見場景應對能力弱,而激光雷達能精確識別障礙物形狀和距離,輔助系統做出減速或剎車判斷,如上汽 R 品牌 ES33 搭載的激光雷達探測距離遠,能檢測小尺寸障礙物。
V2X 作為車輛與萬物互聯的技術,能讓車輛與周遭萬物高效交流。不同品牌車輛和道路基礎設施實現信息互通,車輛或路側基礎設施將感知信息發送給周邊車輛,如視線遮擋路況下車輛感知對方存在,看不到紅綠燈時知曉紅燈時長等,雖目前消費者感知有限,但大范圍普及有望。
此外,在傳感器選擇、融合及冗余方面,要根據輔助/自動駕駛級別需求選擇主傳感器和多個低分辨率攝像頭,不斷改進圖像傳感器靈敏度和分辨率,增加雷達通道數量,引入多種傳感器如熱成像傳感器、激光雷達等增加安全性。還要做到像航空領域那樣的安全冗余,構建感知、控制、架構、電源、制動和轉向等冗余技術體系。
車聯網通信能促進傳感器融合,降低成本,為安全多一道保障。同時,要有強大的處理器算力。每次處理器更新換代性能提高 10 倍,不斷優化定制加速器平衡運算能力,未來對中央處理器性能有更高要求,要找到更有效方式傳送遠程傳感器數據。
還要加強系統平臺數據處理和算法能力,推出更強算力平臺,進行算法迭代。
總之,保障輔助駕駛系統的安全性需要多種技術協同,駕駛員也要了解功能作用和限制,不依賴、保持警惕、集中精力,并定期維護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