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發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1907 年 3 月,大發以生產和銷售內燃機為目的創建了“發動機制造株式會社”。
1951 年更名為“大發汽車工業株式會社”。
1967 年 11 月,與豐田自工株式會社、豐田自販株式會社簽約業務合作。
1984 年 11 月,在中國天津,與天津汽車合作開始進行“Hi-jet”的 KD 生產。
1986 年 11 月,在中國天津,與天津汽車合作開始進行“Charade”的 KD 生產,夏利轎車就此誕生,填補了我國經濟型轎車市場的空白,之后夏利大獲成功。
1987 年 9 月,在中國設立北京事務所。
1988 年 12 月,建立了德國德國有限公司。
1989 年 1 月,石加(琉球)工廠 2 開始運營。
1990 年 12 月,簽署與意大利皮亞喬的合資合同。
1991 年 6 月,希加技術中心竣工。
1992 年,在印度尼西亞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西宮配件中心竣工。
1993 年 10 月,在中國設立天津事務所。
1994 年 3 月,與關西電力公司聯合開發小型四輪驅動電動汽車公司。8 月,在馬來西亞開始制造和銷售小汽車。
1998 年,大發被豐田收購,成為豐田集團的一員,豐田持股比例為 51.2%。
如今,大發總部位于日本大阪府池田市,擁有 6 個生產基地,遍布全球 130 個國家銷售其小型車產品。大發汽車現在的主力車有 MI-RA、MOVE 等車型,MIRA 從 1980 年開始銷售,累計銷量已達 370 萬輛,MOVE 從 1995 年開始銷售,累計銷量為 206.7 萬輛。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型商用車也很暢銷。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天津汽車工業公司生產的“夏利”“大發”等汽車跑遍祖國大江南北,天津也因此成為全國八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
天津是中國最早生產汽車的城市,1945 年接收日本廠,1946 年自行設計、制造出第一輛國產三輪汽車,但因時局動蕩未批量產。1951 年研制出第一輛國產汽車。70 年代末改革開放后,天津的汽車工業走上正軌,國家確定天津為全國定點生產微型汽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