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在智能汽車發展方面有哪些政策支持?
國家在智能汽車發展方面出臺了眾多政策支持。
在頂層設計上,從 2014 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 2025》,到 2017 年工信部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再到 2020 年科技部等部門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設定明確目標和路徑,給予企業政策與融資支持。
在具體規劃上,2023 年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和智慧交通應用,推動“多桿合一、多箱合一”,建設智慧桿柱,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
2020 年 6 月,工信部、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 - 2035 年)》,提出到 2025 年純電動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 20%的目標,并支持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智能化技術發展。
2021 年 3 月,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將智能網聯汽車列為重點發展領域。
2022 年 3 月,工信部等部門發布《“十四五”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規劃》,明確提出 2025 年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 50%的目標。
還有一些通知類政策,如《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推動車、路、云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實現更高效智能交通系統。《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為智能網聯汽車設定準入標準并開展上路通行試點,確保產品安全可靠。《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 版)》為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標準化建設提供指導,促進地圖數據規范性和兼容性。
各地政府也積極響應,比如北京市發布的《關于促進本市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圍繞相關領域謀劃展會并開展招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相繼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涉及購車補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測試道路建設等方面。像北京制定了《北京市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規劃(2021 - 2025 年)》,計劃到 2025 年建成充電樁 10 萬個。上海也出臺政策,計劃到 2025 年建成 30 萬個充電樁。各地還出臺政策支持智能汽車產業集聚發展,一線城市及中部西部城市紛紛布局,形成產業集群。此外,各地大力支持智能汽車領域的科研創新,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