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摩托車發動機和進口發動機有什么區別?國產發動機和進口發動機區別講解
這是后臺一位車友的提問。
國產摩托車和進口摩托車一直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距,現在在國內廠家的不懈努力下,雖然這種差距有所縮小,但仍然存在。這是不爭的事實。
尤其是摩托車最重要的動力總成,這個差距會很明顯,所以兩者還是會有明顯的差別,甚至這個差別還是很大的,就算別人原地踏步,最保守的估計也還是需要10個國內廠商要20年才能趕上,不過到時候內燃機好像就派不上用場了,畢竟摩托車的電動化已經勢不可擋。
眾所周知,摩托車好不好?很大一部分因素來自于動力總成,而對于一款看似無足輕重、實則要求極高的緊湊型內燃機來說,摩托車發動機對技術、材料、工藝的要求極高。
就這三方面的表現而言,如果拿出一個來對比,國產摩托輸得一塌糊涂。
例如,發動機技術。雖然國產摩托車已經進入大眾升級時代,很多大排量車型也實際量產上路,但沒有外援的支持,無法突破技術難關。
以本田C(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B1100為例。這款車搭載了1140ml直列四缸風油冷電噴發動機,最大功率66KW,最大扭矩91N.m。功率調節偏低。
可能看到這款車型的介紹,有些朋友會吐槽它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不過據悉,這是本田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制造的發動機,而且還能服役在18W的本田摩托車上,足以說明它的性能,而它的性能正是源于這種不起眼的技術支持。
但相比之下,如今國內廠商還無法生產這種動力總成。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結底,還是技術上的差距讓他們看不懂這類發動機的本質。
材料更不用說了,內地市場的發動機整體性能基本都是使用一些進口件,比如軸承、瓦片、活塞環、離合器、活塞等,如果去掉別人的供應,很多發動機都會需要癱瘓。
而一旦涉及到零部件的采購,前期研發就會遇到困難,因為人家不會按照你的要求定不同規格的零部件,你必須按照現有的規格來造你想要的。模型。
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發動機即使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但在研發過程中還是會出現性能下降和穩定性不足的情況。如果符合要求,即使能采購到符合規格的零部件,也會存在是否匹配的問題,因為相關零部件之間是互補關系。
比如活塞環太硬,氣缸壁承受不住,更容易出現拉缸現象。但是,如果缸體太耐磨,活塞環就會出現異常磨損,所以同一工作面上的零件必須滿足相同的規格,但改變尺寸后很難達到這種理想效果,而且零件必須重新開發。
我們再來看看組裝過程。一臺發動機的好壞,取決于它的技術應用和零件材料。最重要的環節是組裝方法。沒有原來的性能。
這個過程離不開核心數據、生產線、工人技術等,其中任何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細節,都會影響最終的組裝效果。
以隆鑫動力的KE500為例。這臺發動機在國內500級車型中已經很不錯了,但即便如此,也只是達到了本田500cc發動機的90%功率。這仍然存在于兩個模型中。這種差距是在技術沒有差異的前提下產生的,而這種差距歸根結底還是來自于裝配工藝。
在這種差異下,國產摩托車發動機和進口摩托車發動機在性能和質量上都會有差異。會有明顯的性能下降,整機的運行品質幾乎毫無意義,就連油耗也會很直觀,表達出兩款車型的差異。
因此,在摩托車發動機層面,國產廠商確實沒有辦法與進口車型相提并論。正因如此,現在很多國產品牌都非常重視發動機的研發和強化,都在盡最大努力盡可能地縮小這一差距。所以我們也不必過于悲觀,畢竟功夫非一日練成。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