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汽車行業(yè)內還是行業(yè)外,或許你都能發(fā)現(xiàn)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不管是新車數(shù)量、關注度還是話題度都全方面吊打傳統(tǒng)的燃油車。你一定會覺得新能源的銷量應該也要遠高于燃油車吧?

但實際上在剛過去的2024年,新能源車的銷量占比僅僅只有47%。換個角度,直到今天燃油車實際上還是銷量上的主流。既然新能源車又快又省又智能,為什么現(xiàn)在還有那么多人選擇燃油車?
“守舊派”只是少數(shù)

說到現(xiàn)在還買燃油車,很多人會想到應該就是不接受新能源和喜歡燃油車的“守舊派”,這部分人確實存在,但更多人選燃油車是有除了情緒以外的主觀原因。比如我去年有個朋友在看卡羅拉,我問他為什么為什么不考慮多加點預算買臺比亞迪秦PLUS DM-i之類的插混車型,既能解決深圳指標,油耗又低。他說他老婆孩子不暈家里燃油車,但一坐電動網約車就暈,所以只能排除了新能源的選項。

還有一個不適合新能源車的群體是前不久剛完成“封車”的一年兩箱油大軍,他們平時上下班不開車,買車單純就是為了春節(jié)能夠自駕回家,新能源的用車成本并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多優(yōu)勢,反倒是不用在高速服務區(qū)排隊充電少了不少麻煩。其次燃油車放大半年不開,無非就是影響車況,電瓶接個電還是能啟動;但如果是新能源車放大半年電池報廢了,大幾萬的換電池成本就完全得不償失了。

提到換電池,其實這也是很多人對于新能源車的擔憂。燃油家用車就算開十幾年后發(fā)動機大修,封頂基本也就一兩萬。但新能源車如果是電池故障或者老化,修車分分鐘就是大幾萬的事情。如果你是幾年以前買的電動車,很容易就陷入兩難:換車吧,殘值低得可憐;修車吧,換電池的價格比車輛殘值還高。好幾年時間從用車成本省下的錢,到頭來還不夠換車和修車。
地域限制的客觀因素

除了個人的主觀原因以外,還有很多人不買新能源是有著地域的客觀因素存在。首先就是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qū),冬天動輒零下二三十度的氣溫,電動車的續(xù)航直接對半砍,開了暖氣以后更是折上打折,同時電池在低溫下充電速度也會大打折扣,在最需要開車的幾個月寒冬里,卻要面對充電慢加續(xù)航短的糟糕體驗,因此很多人情愿接受每公里貴幾毛錢的燃油車。

對于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人來說,充電樁幾乎是遍地的存在。但別忘了中國還有好幾億人是生活在三四五線城市,這些地方的充電樁密度可能還不到一二線城市的1/10,而更小的縣城可能加起來一共才幾個能用的充電樁。如果上下班的路程才3公里,充一次電要繞5公里,從便利性和費用的角度來看,還真不如直接選燃油車。
寫在最后
在經過過去幾年的快速發(fā)展,國內新能源車的整體競爭力有了質的飛躍,從過去幾年前大力補貼都無人問津,到現(xiàn)在多方面產品力都能碾壓同級燃油車,讓越來越多人心甘情愿從燃油車換到新能源。

隨著產品力的進一步提升,未來新能源車的占比必然將會越來越高,但要說傳統(tǒng)燃油車會不會消失,我覺得未來十年內還是不可能的,這并不是因為燃油車情懷的支撐,而是有著許許多多的客觀原因。最后不妨在評論區(qū)聊一下,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有在最近幾年買燃油車嗎?他們又是出于什么原因而不選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