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戰場的硝煙從未如此濃烈。2025年開年,比亞迪以7.98萬元的海鷗點燃價格戰火,吉利隨即推出"千里浩瀚"計劃,特斯拉FSD中國版倉促上陣。而當市場以為新勢力與科技巨頭將主導戰局時,合資車企卻突然發力:東風日產N7攜Momenta推出一段式端到端智駕方案,廣汽豐田鉑智3X同樣搭載Momenta高階智駕系統登場,沉寂已久的合資軍團正上演絕地反擊。智駕市場的競爭格局走勢,霎時間變得迷霧繚繞。

技術革命重構競爭邏輯
誰曾想,三年前還被視為奢侈配置的城區NOA,如今已下探至15萬級市場,“全民智駕”的時代說來就來。這場技術革命的背后,是算法迭代與成本下探的雙重驅動。行業數據顯示,高階智駕硬件成本正以每年40%的速度下降,預計2025年底至2026年初城區NOA硬件成本將壓縮至5000元區間。這種斷崖式降價正在改寫市場規則——智駕功能不再是豪華車的專屬標簽,而是成為像“三大件”那樣的基礎配置。
技術路線之爭同樣激烈。傳統分模塊架構正在被"全流程AI驅動"的端到端模式取代,這種整合感知、決策、控制的全新范式,訓練成本最低可縮減至百分之一。目前除特斯拉外,Momenta、理想等企業已實現量產落地,華為ADS4.0也在加速轉型。如此巨大的技術代際差,讓選擇合作伙伴比自研更重要。
合資突圍的雙重密碼
面對智能化轉型,合資車企迫切需要破解兩個方程式:既要突破技術壁壘,又要平衡成本壓力。以東風日產N7為例,其搭載的視覺方案無需激光雷達,通過端到端算法就能實現高速領航NOA、城市記憶領航NOA以及全場景智能泊車的高階智駕能力,這在三四年前需要百萬級硬件支撐。這種"輕硬件重算法"的路線,讓高階智駕實現“好用、敢用、愛用”的體驗,正是合資車企彎道超車的關鍵。

數據合規性成為另一道護城河。特斯拉FSD入華后的水土不服,暴露出海外方案的本土化困境。相比之下,Momenta等企業基于中國復雜路況構建的數據閉環,能精準應對公交車道分時管控等特色場景。這種本土化優勢,讓合資車企得以規避數據跨境風險,快速適配市場需求。
生態重構催生新格局
第三方數據顯示,2024年城市NOA市場前五供應商占據99%份額,其中Momenta以60.1%占比領跑。這種馬太效應正在重塑產業格局:上汽智己、奔馳等中外車企不約而同選擇技術外援,小鵬、理想等新勢力也開始采用"自研+外購"雙軌策略。

對于合資品牌而言,與頭部供應商結盟意味著三重紅利:縮短2-3年研發周期,降低30%以上單車成本,保持月度OTA迭代能力。這種敏捷開發模式,使其能專注整車制造與市場運營,在智能化賽道輕裝上陣。
智駕平權時代來臨
當15萬級車型開始搭載城市領航,智駕技術真正步入普惠階段。東風日產N7的預售,預示著合資陣營正式加入普及大軍。這種技術下放不僅帶來市場洗牌,更催生數據飛輪效應——每輛搭載Momenta系統的汽車,每日可貢獻數萬個有效場景,持續反哺算法進化。

在這場全球智能化的馬拉松中,中國供應商已從追趕者變為領跑者。當奔馳、豐田等國際巨頭選擇中國方案,這不僅是對技術實力的認可,更是產業話語權轉移的明證。對于消費者而言,這場競賽的終極價值,在于用更低的成本享受更安全的智能出行——而這,才是智駕革命的真正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