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疊加汽車關稅在假期中積攢的情緒,今天在資本市場猛烈的發泄了出來。大A開盤暴跌到直接上了熱搜,各類指數周邊哀嚎一片。連能掐會算的浦東神仙蘭陵仁波切都捂著屁股走路,生怕一松手就被震出來。就是把手機倒過來看K線,也緩解不了肉疼。周遭的顏色,遠比金蓮給西門大官人頭上戴的那一頂要周正。
這一次,嘴硬無效。汽車世界的天也一邊塌陷一邊分裂。
無意與美國進行對抗的日本、韓國等汽車出口大國,正在需求機會重啟談判。在此期間,日系和韓系的整車制造商先得承受陣痛。
豐田預想中最糟糕的局面,就在眼前。新的游戲規則,會動搖世界第一大汽車集團在日本國內維持300萬輛生產規模的根基,直接影響6萬家零部件與服務商的生存。最為倚重美國市場的日產,取消了當地工廠的調整計劃,并計劃把日本國內的部分生產轉移到美國。正陷入幫派斗爭的青瓦臺,不忘向汽車行業注入3萬億韓元(約合149.7億元)紓困。
已經決定對等加征關稅的歐盟、加拿大等國,正在極限考驗其汽車制造商與汽車行業的承受能力。
強硬的德國,把保時捷、寶馬、奧迪、奔馳等最為倚重美國市場的豪華品牌,推向了對抗的最前線;已經被美國市場清洗出局的法系車,眼看著愛麗舍宮反復橫跳,斯特蘭蒂斯集團也不得不讓克萊斯勒繼續裁員;加拿大五大湖區域的汽車制造商和汽車工人,變成了月底大選政客們拉選票的籌碼。這樣下去,當地的汽車產業即將消失。
年消費規模在1500萬至1600萬輛輕型車的美國市場,真不是小池塘。
在這場全球格局重塑的游戲中,中國汽車制造商無法置身事外。

中國本土的整車制造商尚沒有直接對美國出口,但通用、福特、林肯、沃爾沃等品牌無法置身事外。2024年,中國向美國直接出口了超過10萬輛整車,所有涉及的品牌,都無一幸免。與此同時,通用、福特等在中國的進口車業務,也必然將進行調整。
在計劃與美國正面硬剛的墨西哥,2024年MG、奇瑞、福田、江淮、長城、東風、北汽、長安等本土品牌,以及通用、雷諾、標致、克萊斯勒、沃爾沃、MINI等跨國品牌,從中國輸入了超過30萬輛輕型車。在汽車關稅之下,墨西哥與美國即將進行的談判結果,將決定這些品牌的進退。
在零部件領域,從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廠家,在墨西哥建廠計劃進入美國市場的廠家,所涉及的數量要遠多于整車廠家。他們也面臨著不確定性的選擇。
現在,眾多國家正在調整與美國的關系,中國汽車出口與投資建廠的重點市場,都處于待定狀態。東盟的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歐洲的西班牙、匈牙利、土耳其、英國、比利時;大洋洲的澳大利亞;中東的沙特、阿聯酋;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均是未知數。
產能過剩,逼迫中國的整車制造商與零部件廠家選擇了出海。新的關稅規則,讓這場出海變得風雨飄搖。
時下,問題的重點已經不是美國汽車回流是否有可能,而是通用與豐田們怎樣推進美國制造。日系、韓系、德系以及其他車系的整車制造商,到了要選A和B的時候了。
資本市場的表現,只是這場改變的后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