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傳阿維塔將推進智能座艙自研,卻被一些業內人士嗅出幾分“淡化”華為標簽的味道。作為長安、寧德時代、華為聯手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靠著華為的鴻蒙座艙,很快在智能化方面的取得優勢。可如今它又是擴大自己的研發團隊,又是準備往海外市場發展,難道這意味著它與華為的合作是要變了?

阿維塔與華為合作變了嗎
雖說阿維塔在大力搞自研,但它與華為的合作并沒有減弱。反而在股權、技術、營銷這幾方面綁得更緊了。相信各位也有了解,在今年3月,華為引望智能公司股權有了變化,華為占80%,阿維塔和賽力斯各持股10%,長安董事長朱華榮出任副董事長,大家成了“同一船上的人”。
在技術方面,智能駕駛上阿維塔大概率會繼續用華為乾崑智駕方案,營銷上也共享華為的超充網絡和云服務生態。2025 年 2 月,華為團隊還入駐了阿維塔重慶總部,雙方就第二代車型的產品定義、用戶洞察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合作規模比以前更大。與其說淡化,倒不如說是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

阿維塔自研或用于海外市場
另外,阿維塔為了布局海外市場,有望在2026年之后的一些全新車型上,搭載自研的下一代智能座艙的部署。2026年開始,阿維塔的全新產品將改為主要依托于長安汽車的SDA2.0平臺開發。據阿維塔內部人士透露,這里提到的“自研”是用于海外車輛上。
所以說,阿維塔的自研并非完全拋棄華為,而是通過內部競爭的方式來尋求技術自主性,同時在核心領域繼續合作。
在智能座艙領域,華為在汽車界算是公認的“標桿”,也知道阿維塔明年發力智能座艙自研的動作,難免會給大家留下不少猜想。所以,小編用威爾森高級行業分析師張一夫來做個小結。
他認為,“從某種程度來講,阿維塔發力自研并非逆勢而為,而且他們也不是說全盤切換,只是逐漸替代或者是做一個內部賽馬的嘗試,這種做法可以理解。”他表示。

阿維塔自研戰略并非孤例
其實阿維塔戰略轉向并非孤例,像蔚來自研的NOMI、理想Mind GPT,都印證了在智能化時代,車企掌握核心技術主導權的重要性。正如華為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曾坦言:“車企與科技公司應從技術供應鏈轉向生態共建。”
阿維塔的嘗試,不僅能在智能座艙領域上有所突破,更能在高端新能源市場嶄露頭角,為日后發展奠定基礎。哪怕目前自研團隊與華為存在差距,但隨著不斷發展與經驗累積,未來潛力還是很大的。

汽車網評:
盡管如此,阿維塔的自研是具有前瞻性的,哪怕是海外市場,起碼清楚為什么友商會大力搞自研,當然,也希望阿維塔在自研技術上能實現早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