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許多“特供酒”和“特供煙”,“特供”一詞本意是常形容那些特殊渠道供給的高檔貨品,由于大部分渠道都較為神秘,所以一般消費者很難買到。但 “中國特供車”卻完全不一樣,你很容易就能買到,而且市場上隨處可見。比如一汽大眾寶來、新捷達、上汽大眾新桑塔納、朗逸、凌渡、長安福特福睿斯、北京現代名圖、東風本田XR-V、上海通用別克威朗、雪佛蘭科沃茲、廣汽本田凌派,這些中國特供車都是銷量榜上的紅人。伴隨著德原朗的熱銷,中國特供車一次席卷神州大地,雖然銷量大好,但是網上依然罵聲一片,噴幾句特供車就是有學問,更有樂于刨開XX車的祖墳,在網上秀一把鍵盤車神的優越感,耳邊老有可惡的資本主義欺壓我朝傻白甜的聲音,搞得本兔都開始思考人生了。
十多年了,要知道伴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以及城市化發展帶來的消費升級,汽車市場主流人群的消費理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不再盲目相信明星代言和廣告;他們不再和老一代消費者那樣只認德系、斤斤計較油耗指標;他們生活在城市里,卻愿意花更多時間在路上自駕;他們不再“崇洋媚外”, 盡管他們早就能夠通過萬億消費規模的“海淘”市場實現全球買買買,他們的消費認知并不停留在品牌本身,而是產品本身帶來的功能滿足及彰顯的身份感。所以,1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特供車你憑什么打開我們錢包?
首先要搞懂什么是“中國特供車”?
簡單的說,就是只有在中國才能買到的車,國外沒有。較為正式的解釋就是,一般指合資車企針對中國市場狀況開發的具有針對性的車型,且只在中國銷售的車型為“中國特供車”。在汽車市場,國外汽車廠商生產的東西更適合自己,到了中國難免水土不服,而他們在中國汽車市場“混”了十幾年,也都懂了入鄉隨俗因地制宜:
德國人懂了中國的道路條件要比德國顛簸很多,就把賣到中國的汽車的懸架舒適性做的越來越好;
日本人懂了中國的傳統觀念是以大為美而不是追求小而精,就把自己產品里最大個的賣到中國;
美國人懂了中國并不全是美國那樣的直路而且油價很貴,就把自己賣到中國的汽車做的操控好、排量小,但是尺寸依舊大;
2010年前固執的法系車到了2015年也學會了為了討好中國消費者的口味而改變。
除了對車型的重新調校,有些廠商覺得還是不夠徹底,就干脆拿出了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的產品,這都是“中國特供車”。很多姑涼在海淘國外品牌衣服的時候,外國模特穿著好看的衣服,自己購買后卻需要收個腰或者改下領口,特供車正如同已經在國內給你改好版型的衣服一般,針對了中國本土化進行了車型的改良,更符合中國大眾的胃口,
這里兔姐簡單將中國特供車分為以下5種類型:
1.整車特供:根據中國的市場特點設計,全球合作設計生產的車型。例如在中國市場常年霸占冠軍寶座的朗逸,在國外根本沒有原型車。朗逸基于大眾10多年前的PQ34平臺打造,經過上汽大眾一系列的改造,擴大了內部空間和堆砌了很多配置,受到了中國市場的歡迎。類似的還有寶來、新捷達等。當然,近年來也有很多特供車,例如:CX-4、昂科威、冠道、S90L等等用了集團最新平臺\技術,在中國首發,然后便會出口到歐美國家。這些特供車出現,體現了中國消費者的對于車企的日益重要,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消費者也不在是10多年前的傻白甜。
2.外觀特供:根據地區審美定制。例如豐田皇冠、花冠、雷凌,本田的雅閣。這些車型在外國都能找到,不過外型針對中國市場做了大量修改,當然了必不可少的就是國人最愛的鍍鉻飾條,鍍到閃瞎你的眼。
3.配置特供:這個與其說是特供,倒不如說是減配。入門低配車型砍掉一些安全配置,例如ESP、側氣囊等。以低價優勢賣個合資品牌的車殼子給你。
4.尺寸特供:這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加長軸距。像寶馬3系、奧迪A4L、凱迪拉克ATS-L等車型就是在標準軸距版本上進行了加長,相對于標準軸距車型擁有更大的后排空間,更加適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
5.品牌特供:簡單地說就是同一個車型換個車標而已,變成了其它品牌的車型。例如英菲尼迪ESQ,其實就是日產Juke,整車的樣式一模一樣,在中國來卻連姓都換了。
那為什么一談起“中國特供車”,有人上來就噴?
缺點 1.老舊平臺換新顏
“中國特供車”在機械層面的造詣一般都不高,在消費者不在意的地方不怎么下功夫。一般“中國特供車”都不是完全獨立研發的,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從而降低成本和售價。有的是采用老舊平臺的拉皮產品(如朗逸來自第四代高爾夫的PQ35平臺),有的是采用低一級車型平臺變大而來(如凌派來自飛度平臺),有的則是由其他市場上車型改進而來(如名圖來自歐洲版現代i40)。“中國特供車”在機械水平方面還是趕不上“全球車型”,還是思域和凌派的例子,思域的操控性和駕駛的精致感是凌派所沒有的。而且機械方面的水平不止體現的駕駛乘坐感,“全球車型”有廠家更大的投入,出現一些設計層面的低級問題的可能性也較低。當然使用那些相對較新平臺和技術的“特供車”售價就會相對較高。
缺點2.安全級別較低
歐洲車由E-NCAP測試暢銷車型,發布碰撞結果,并作出交通事故和傷亡數據統計分析,向汽車生產企業提供指導和改進建議。美國的IIHS測試主要是評估車輛安全性的兩個方面:耐撞性,防撞和緩解技術,而中國特供車型在國外沒有原型車,所以中國的C-NCAP在2006年應運而生。有部分中國特供車的原型車在國外嚴苛碰撞測試中慘敗,并且C-NCAP的標準較低,即使過關了的車輛也難保能經受住真實碰撞的考驗,所以安全級別較低。
存在即合理,作為專門符合中國國情而打造的車型,它也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老平臺其實也有好處,一個用來十幾年的平臺,啥毛病早都解決好了,比起很多新車新技術不知道可靠了多少。老平臺的開發成本低,新平臺的開發成本高,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大家都懂吧,老平臺的中國特供車可以給堆一大堆的配置,新車價格還不高。
其次是加長的車身軸距。相對于標準的軸距車型,在很多的消費者眼中,后排優越的乘坐感是加長車型的法寶,可在后排愜意地翹起二郎腿或者葛優躺享受寬裕的空間。所以不少的豪華品牌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研發生產超長軸距版的車型。寶馬3系,大眾途觀L就是個好例子,不過加長軸距對于后排乘客來說確實更舒服一些。
第三,中國道路交通狀況復雜多變,不少地方的路況還不是十分理想,許多中國特供車會將底盤進行調整。更高的離地間隙和更軟的底盤設計更有利于俘獲人心,適當的對于車輛性能的放棄而換來更為舒適的乘坐體驗。
那“中國特供車”可以買嗎?
本兔覺得當然可以買!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車企只是結合中國的路況、國內消費者對駕駛的需求和喜好進行權衡,找到的這一個平衡點就是最終上市的“中國特供車”。例如內外飾做得更有質感,更符合國人的審美,空間更大,座椅更舒適,油耗更低,懸架調節得偏家用等。這就和買衣服一樣,有些人喜歡時尚點的風格,有些人喜歡大眾點的風格。追求原汁原味的駕駛風格和品牌血統的車迷會選擇全球車;而考慮家用,適應國內路況,圖一個實用的消費者來說,選擇特供車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這樣一看可以發現,身邊有很多朋友都買的是中國特供車,但其實自己都不知道。中特供車的出現無疑更符合國人的口味和喜好,正如科沃茲作為一款特供車,相比起雪佛蘭的經典車型科魯茲來說,定位更低,售價更低。遠近光一體化前大燈、雙L型LED日間行車燈以及大燈高度可調、帶加熱的電動外后視鏡、后倒車雷達(帶倒車可視選裝)等都切中了中國年輕消費者的喜好。目前這車終端優惠下來,8萬多就能買到這些配置,在汽車之家車商城在線選購,訂金直接抵扣車款,送1000元安防套裝和1000元保險補貼(傳送門:https://mall.autohome.com.cn/detail/314445-999999-0.html),對于那些駕校剛畢業或者想購置第一輛車的上班族來說,吸引力確實還是有的。科沃茲頂著備受爭議的中國特供車的帽子下,依然有著月銷2萬輛的高銷量更可以說明,它們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
所以,買不買特供車,還是看自己的用車初衷;凡事沒有絕對的好壞,適合自己就好。不過也有過很多人做過對比,有部分中國特供車在用料做工上縮水,確實也不假。所以,建議是,大家在買車看車之前也要多做功課在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