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證明結果 “自動駕駛”事故為何?
“普通用戶一開始有不信任新技術產品的傾向,但一旦他嘗試了,他就會感覺很好,會變得非常非常信任。這是事故的開始。”換句話說,無論是昨天、今天還是明天,汽車公司在安全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永遠不夠。
新技術的普及推廣大多伴隨著坎坷的發展。雖然我們不希望看到事故發生,但最近駕駛員輔助系統再次成為輿論焦點。是系統不成熟,還是司機不負責干預?之前的IIv-RATING測試可以恢復部分情況。
最近網上關于駕駛員輔助系統反應不及時導致車禍甚至人員傷亡的討論,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排除時間、地點等相關因素,事故中所有相關因素都是啟動輔助系統不避障。那么到底是什么情況呢?
這些年出來的大多數新車都被稱為智能汽車。這并不全是因為視聽娛樂系統越來越多樣化,而是因為它們有能力感知周圍的環境,然后做出相應的判斷和反應,就像人類的司機一樣。當然,每個人都會犯錯,制度自然不完善。
類似于人類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和相應的判斷,汽車想要實現類似的功能是依靠傳感器采集信息,處理器做出判斷,最后執行器負責整個著陸過程的指令。任何一個環節的錯誤都會導致事故。
根據網上收集到的數據,事故是車輛對靜止的障礙物車輛或物體以及用于施工的雪糕筒沒有及時反應,導致碰撞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是蔚來一家對可能因施工而出現在路上的雪糕筒沒有反應。在一直在進行的iV-RATING測試的相關項目中,只有特斯拉在這個場景下有一些定向干預和制動動作。
以下視頻記錄了大約6分09秒的測試結果。也可以點擊文章《四大熱車同臺爭搶智能車》查看相關詳情。
更多精彩視頻,均在車載家庭視頻頻道。
對于絕大多數用戶來說,不斷發展的駕駛員輔助系統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這讓他們放松了警惕,對系統過于信任。我們認為,廠商有義務提醒用戶保持關注。這些措施不是簡單的免責條款,提示條款可以代替它們。
在此,我們再次呼吁駕駛員:
在這個階段,無論你使用什么系統,你仍然需要高度的關注!
2不僅需要時刻做好接管系統的準備,還需要像開車一樣時刻判斷路況,避免再次出現系統無法及時提示接管的悲??!
寫在后面的話:
我們一直認為,類似的功能其實屬于駕駛員輔助功能的范疇,在系統完全實現之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需要駕駛員的干預。無論是與各種類型的傳感器匹配,提供更豐富的可判斷信息,還是提高平臺的計算能力,降低處理環節的誤判率,提高計算速度,都是先進自動駕駛技術避免以往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在技術還沒有成熟之前,我們每一個駕駛員作為整個駕駛過程的主體,仍然要隨時負責處理事故。為不幸的人默哀,同時希望每一位司機都能重視起來,盡力避免事故發生,這依然讓我們不懈努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S7預計三月初上市 東風本田發力純電
- 2續航最高820km 小米YU7續航曝光 預計售價25萬元以上
- 3新款凱迪拉克CT5將于3月上市 浙賽圈速直逼保時捷
- 4新款沃爾沃XC60官圖發布 搭載更大尺寸的車機中控屏
- 5樂道L80諜照曝光 猜測售價16萬元起?
- 6廣汽傳祺M8乾崑系列官圖發布 搭載華為高階智駕
- 2續航最高820km 小米YU7續航曝光 預計售價2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