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車和家的機器人我們能看到什么?
近日,車和嘉的首款電動車SEV智能輕型電動車在車和嘉的第一基地正式投入試生產。雖然沒有去工廠參觀,但是從發布的一些照片中還是可以看到車和賈的一些想法,其中要注意車和賈工廠的機器人品牌。
■如何選擇生產線上的機器人?
如果你是工廠秘密系列文章的忠實讀者,你會發現如今的汽車生產線上有大量來自德國KUKA和瑞士ABB的機器人。此外,來自日本的FANUC和安川也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排名前四。從公布的照片來看,Fanuc機器人廣泛應用于汽車和工廠。為什么選擇發那科而不是其他兩款來自歐洲的產品?
其實促成這個結果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廠商的合作。如果合資企業中的外國品牌與自己國家的一家機器人供應商有著深厚的合作,那么他們在中國建廠后,就沒有理由放棄長期合作的供應商,轉向新的供應商。其次,工廠建設成本也是每個廠商都會考慮的因素。如何在實現相同目標的同時控制成本,也會影響工業機器人供應商的選擇。
■目前,深度定制是歐洲機器人廠商的優勢。
目前,來自歐洲的KUKA和ABB都在走高度定制化的路線,這意味著雖然他們提供相同的機器人產品,但也會根據客戶的要求進一步優化。雖然這樣的定制成本更高,但提供給廠商的產品也會更貼近廠商的需求。說白了,就是讓消費者為附加服務買單。
深度定制機器人可以讓生產線更加智能化,從而能夠在同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出多種不同配置的產品,這就給了客戶選擇定制的機會,而個性化、多變的產品則可以讓客戶在某些情況下得到更適合自己的產品,最終能夠給企業帶來利潤。這就是我們常說的B2B演變成C2B,這是工業4.0的核心。但如果有得有失,定制機器人的制造周期會變長,成本也會增加。因此,這為第二種非定制機器人帶來了市場。
■深度定制不是每個公司都必須的。
目前日本公司提供的機器人提供深度個性化定制的比例相對較低。比如汽車和購房者選擇的Fanuc,交付速度快,可以實現基本功能。雖然它缺乏機器人制造商提供的服務,但它將減少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對于李翔的車和家來說,SEV智能輕型有軌電車將以質優價廉與目標車型競爭,而不是眼花繚亂的定制。作為解決最后幾公里問題的交通工具,只需要快速投入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因此,選擇發那科提供的工業機器人是最合理的解決方案。
總結:
作為一個新成立的品牌,如何盡快投入量產,將產品推向市場,也是汽車和經濟學家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他們也要向投資者解釋。因此,選擇交貨快、成本低的Fanuc是符合邏輯的。上市問題解決后,生產SUV車型的工廠以及后期汽車、家居的核心產品線的機器人是否會繼續選擇Fanuc機器人?不知道會不會有變數,我們會持續關注。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S7預計三月初上市 東風本田發力純電
- 2續航最高820km 小米YU7續航曝光 預計售價25萬元以上
- 3新款凱迪拉克CT5將于3月上市 浙賽圈速直逼保時捷
- 4新款沃爾沃XC60官圖發布 搭載更大尺寸的車機中控屏
- 5樂道L80諜照曝光 猜測售價16萬元起?
- 6廣汽傳祺M8乾崑系列官圖發布 搭載華為高階智駕
- 2續航最高820km 小米YU7續航曝光 預計售價2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