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電動車etron q5(上汽奧迪q5e-tron是混動還是純電)
視頻加載.
外觀設計
意見不一
雖然車頭掛著奧迪車標,假進氣格柵也很大,但看起來不像奧迪。當然,我們還是有一句關于外貌的老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全系標配LED遠近光燈、自動大燈、自適應遠光燈、大燈轉向、矩陣式大燈。
整車尺寸為4876x1860x1675,軸距為2965mm,比汽油版Q5L長了58mm。這款車沒有使用電動車流行的隱藏式門把手。
加油口原來的位置變成了快充慢充接口。
這款車沒有5座版,只有6座和7座,所以必須有第三排座位。如果把第三排座椅豎起來,后備箱空間壓縮的很少,但是放下來,空間就大很多了。
第三排座椅豎起后,頭枕基本與D柱齊平,沒有明顯外露。
后備箱蓋下面還有一定的利用空間,窗簾可以很好的隱藏在里面。
室內設計
內飾風格比較“奧迪”,伸手可及的位置都用軟性材料包裹,真皮材料不多,廣泛采用塑料內襯工藝。
大燈控制沒有使用奧迪慣用的觸摸按鍵,而是微按鍵。
方向盤采用真皮包裹,支持四向調節。方向盤標配多功能按鍵,支持按壓和滑動操作。雖然有換擋撥片,但是用來調節動力回收的。
標配10.25寸全液晶儀表盤,與之前其他奧迪車型沒有區別,支持多種接口切換。
標配HUD平視顯示功能,支持AR導航顯示,投影清晰度還可以。
全系標配11.6寸液晶中控面板。很明顯,該車在原大眾MIB系統上有了本地化外殼,整體可用性不是理想。
空調按鍵是傳統的實體按鍵,溫度調節有液晶顯示。中央的按鍵不僅可以上下移動,而且有觸感。用手指觸摸,對應的功能圖標會變大,交互感很好。
大部分功能都是由車來完成的,所以原本復雜的控制區域已經很簡單了。和大眾差不多,電子換擋桿變成了小換擋桿,媒體控制鍵支持滑動手勢音量調節。
中控臺下方有相當大的儲物空間,有兩個USB充電口和一個12V電源接口。
無線充電位置設計在儲物格的對面,還有一個夾子專門固定手機,避免翻倒。先不說這個設計方便不方便,就說這個塑料夾子會不會劃傷手機吧。真不知道工程師是怎么想的。
杯架比較寬,弧形支撐架可以前后折疊,比較有新意。
中央扶手箱很眼熟,在大眾和奧迪車上很常見。它不僅支持前后移動,還可以調節高度。
天窗和遮陽簾都是觸摸式設計,和之前的大眾ID系列很像。說實話不太好用,也沒有實體按鍵那么簡單直接。
座位空間
座椅全部采用真皮包裹,高配是麂皮混搭,硬度適中,符合人體工程學。全系標配座椅加熱,高配車型配備座椅按摩和通風。
車門扶手處有一個杯架,可以臨時放一瓶礦泉水。這種設計比較少見。前門為雙層玻璃,靜音效果更好。
即使軸距超過2.9米,第二排腿部空間也不是很寬敞。如果算上第三排的空間,第二排就更加局促了,所以座椅布局的結果就是前后都不會很寬敞。
第二排有獨立的空調出風口和溫度調節功能,還有座椅加熱、兩個USB充電口和12V電源接口。雖然后地板有一個ce
第三排乘客上下車空間不夠,第三排空間有限,需要第二排乘客犧牲自己的空間,而且第三排座椅的舒適度也很一般,坐姿不舒服,整個人要蜷縮在座椅里。即使車頂為第三排“切割”出更多空間,但頭部依然凹陷。
雖然空間不大,但第三排座椅設計了水杯架和手機放置區,還是很貼心的。
摘要
奧迪還是大眾?
從這輛奧迪Q5 e-tron(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的外觀和內飾來看,除了車頭的“四圈”之外,很難找到奧迪應有的質感和豪華。當然和大眾比配置還是高很多的,但問題是高配置算不算高級車。顯然,現在的市場需要創新,而不是吃老本。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