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基礎油的合成方式 目前的市場上的基礎油
I——組傳統(tǒng)溶劑精煉礦物基礎油
第一組就是我們說的那種油,就是礦物油。
礦物油是人類從石油中通過分餾、溶劑萃取、脫蠟和加氫精制提取的機油。
當時的提煉技術主要是溶劑提煉,就像有人提煉出來的地溝油,質量參差不齊,雜質較多。
II組——加氫裂化礦物油
這種油還是屬于礦物油的范疇。加氫處理后,提取一種精制的礦物基礎油,礦物油在壓力下直接與氫氣反應。
與一級相比,這樣生產的礦物油更穩(wěn)定,低溫性能更好。
III組——加氫異構蠟
這種油還是屬于上述加氫技術。在氫氣環(huán)境下,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正構烷烴發(fā)生異構化反應,生成異構烷烴,成為相對優(yōu)質的潤滑油。與I類和II類油相比,III類油具有更好的高粘度指數(shù)和低傾點特性。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機油產品多由三種油品組成。
IV組——聚-烯烴(PAO)
聚-烯烴(PAO)是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專利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原油中的氣體通過聚合、催化等復雜的化學反應精制成基礎油。其本質是石油成分在人為控制的化學反應下穩(wěn)定的分子形式。
這種油的性能非常穩(wěn)定,高溫、低溫、抗氧化、粘度變化等性能遠遠超過上面介紹的礦物油。
V——組脂質合成油
聽名字感覺這油和油脂有關系。沒錯,脂質合成油確實是以動植物油脂為原料,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酯化后脫水而成。
酯類油有很多優(yōu)點,粘度指數(shù)高,粘度指數(shù)大,蒸發(fā)損失小。
但是脂類合成油最大的缺點就是成本高。另外,與水接觸不穩(wěn)定,易腐蝕,與橡膠件相容性差。也與民用車輛絕緣,多用作賽車油。
可以說,機油的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能高度依賴于基礎油的精制技術,而基礎油的性能是影響機油質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真假李悝jy是全合成還是半合成?
本來,工業(yè)上對全合成基礎油有明確的說法,即:
只有IV組PAO和V組酯潤滑油可以稱為“合成”,其他I、II、III組不管怎么加工都不能稱為“合成”油,只要是從礦物油中提煉出來的。
因此,在1999年之前,只有以100% IV組或V組為基礎油的潤滑油才會在包裝上印有“100%合成”的英文字樣。
但嘉實多卻在第三類基礎油制成的產品上印上了“100%合成”的字樣。這很快引來了美孚的不滿。
全合成的意思是完全合成。
畢竟我的美孚賣的是整塊牛排,嘉實多賣的是豬肉,價格一樣。數(shù)十億美元危在旦夕,美孚肯定拒絕了。
為此,美孚向嘉實多提出了三項投訴:
一、嘉實多故意誤導消費者稱其為“合成”機油。
第二,嘉實多用“劣質”產品欺騙消費者。
3.嘉實多在廣告中使用了“優(yōu)于任何其他機油”的口號。
經過幾輪的審理和上訴,1999年,最終裁定美孚指責嘉實多不應該在第三類基礎油制成的產品上印刷“全合成”字樣不成立,因為“全合成”是包裝上的營銷用詞,而不是科學用詞。
全合成的意思是完全合成。
從此,潤滑油的“合成”概念就模糊了,導致市場上對合成機油的定義混亂。于是出現(xiàn)了半合成、全合成甚至超全合成等產品口號。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
-
1上汽大通MAXUS推出全新輕客品牌“新途” 四款家族新車重磅發(fā)布
- 29.88萬元起售 帝豪L HiP冠軍版最高優(yōu)惠1.4萬元 續(xù)航1300km
- 3每日車聞:油價又降了/全新凱美瑞即將亮相/Model Y即將漲價
- 4深藍S7i/SL03i上市 搭載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
- 5添越長軸距MULLINER版將在廣州車展亮相 配備航空級座椅
- 6吉利幾何E螢火蟲新增車型 售8.48萬元
- 29.88萬元起售 帝豪L HiP冠軍版最高優(yōu)惠1.4萬元 續(xù)航13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