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豐田i-Road電動三輪車怎么樣及豐田i-Road電動三輪車的配置如何
1.jpg
公共交通可以緩解一部分問題,但不能完全解決。即使是最繁忙的火車和公共汽車也無能為力。我們的人口在增長,但生存空間非常有限。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商,豐田自然考慮到了這一切,推出了i-Road電動三輪車,希望緩解一些擁擠的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
基本特征
“我們設計i-Road是為了滿足未來城市的需求,”豐田高級項目經理杰森舒爾茨(Jason Schulz)說,我們在紐約雅各布賈維茨中心(Jacob Javits Center)首次體驗了這款電動三輪車。
紐約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大城市之一,而作為紐約市民,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在路上看到這種電動三輪車了。i-Road的最高時速是35英里。也許有人認為它的速度滿足不了需求,但事實并非如此。據統計,去年紐約的交通平均速度只有每小時25英里,在早高峰時,速度甚至是平均速度的一半,所以我們不必擔心i-Road的不足。
I-Road是一款零排放的電動汽車,并集成了豐田公司的復雜傳動系統。其實i-Road的靈感來源于豐田總工程師熱衷的化學車概念,這位工程師將自己的情感變成了現實。
I-Road搭載了兩個電機,作為前輪車型,兩個電機分別設計在兩個前輪上。兩個前輪可以獨立上下移動,并與電子方向盤同步,因此這使得i-Road可以獲得最小的轉彎半徑,轉向角度和速度由陀螺儀和傳感器控制。通過后輪的配合,i-Road的轉彎半徑非常小。豐田表示,i-Road的轉彎半徑只有普通車輛的一半,甚至是全尺寸大型車的四分之一。
這輛電動三輪車長約7.5英尺,寬不到3英尺,重660磅。I-Road配備可充電鋰電池,續航里程30英里,足夠日常通勤使用。同時,i-Road采用110v充電,充滿電需要3小時左右。
i-Road的設計精髓還是更貼近車,全封閉式車身采用側門設計。大擋風玻璃還配有車窗,車門的上揚設計給車窗留了一些空間,但i-Road的車窗是手動調節的。同時i-Road車身采用復合材料,車頂采用碳纖維材質。
4.jpg
i-Road車頭有大燈照明,尾燈則設計在兩側車尾。尾燈上方是轉向燈,后面內置了各種傳感器,發揮各自的功能。
5.jpg
i-Road的駕駛艙只有一個駕駛座,據舒爾茨說,駕駛i-Road感覺就像在直升機里一樣。同時左邊的三個按鍵控制檔位,方向盤的風格和老款凱美瑞(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很像。
6.jpg
整體來看,i-Road的內飾風格非常簡潔,藍色背光的數字儀表盤上信息清晰簡潔,包括里程、電量、車速。總的來說,i-Road的內飾塑料感很強,看起來很便宜,但考慮到i-Road的定位和價格,也在意料之中。
驅動器
7jpg.jpg
i-Road啟動后,和汽車一樣,會對內部的一系列部件進行校準和檢查,讓i-Road適應當前駕駛者的體重和車況,當儀表盤上的“ready”燈亮起時,就可以啟動了。I-Road的方向盤反饋非常靈敏,可以讓駕駛者體會到車身的傾斜度和震動,如果車身傾斜度過大,會自動調整。
8.jpg
在駕駛i-Road的過程中,整體感覺還是比較接近摩托車的。轉彎時,車身會傾斜,但豐田為i-Road配備了駕駛員提示程序,讓我們可以放心地轉彎,專注于前方,而不用擔心車身兩側。
經歷了一兩圈,我已經找到了開I路的規律。開i-Road的時候,如果車速過快,轉彎的時候還是會輕微失控。所以我不得不說,物理定律還是不可抗拒的,開i-Road和開車明顯不一樣。
9.jpg
熟悉了i-Road之后,接下來的幾圈很順利。我想象著,如果我開著i-Road行駛在紐約第七大道,穿梭在出租車和行人之間,我相信這輛電動三輪車可以應對任何路況。
開i-Road的時候一度很緊張,但是調整車身角度的時候后輪會有一點漂移的感覺,確實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我適應的很快。
雖然i-Road提供了封閉的駕駛艙,讓我覺得很安全,但我還是覺得應該盡量避免側面碰撞。i-Road作為電動三輪車,量級輕,沒有氣囊。即使有車頂和側門,感覺還是不如汽車安全。事實上,目前i-Road只在前方提供了一個安全氣囊。
摘要
經歷了幾次維權,感受到了駕駛i-Road的有趣體驗。我更愿意把它當成摩托車,而不是汽車。短軸距和瞬間扭矩讓我們看到了i-Road在擁擠的城市道路上取代機動車的可能性。
目前i-Road已經通過了日本、法國等地的測試,但目前豐田從未透露i-Road的具體售價和上市時間。而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在紐約的大街上看到i-Road穿梭在人群中。
優勢
獨特的駕駛體驗;
體積小巧,停車方便;
起步和爬坡難度低;
機動性強;
適合擁擠的城市道路;
不足的
適應需要時間;
門略顯脆弱;
后視能力差;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