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氣囊屬于什么裝置
氣囊的結構原理
汽車氣囊一般由傳感器、微處理器、電子控制單元、氣囊蓋及支撐環、氣囊、氣囊模塊等組成。當發生碰撞時,傳感器感測汽車碰撞的強度,并將感測到的信號傳輸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來自傳感器的信號并進行處理。當判斷需要打開安全氣囊時,立即發出點火信號,觸發氣體發生器。氣體發生器收到點火信號后,迅速點燃井,產生大量氣體給氣囊充氣。
氣囊的工作原理
當汽車受到一定的碰撞力時,氣囊系統會引發類似小劑量炸藥爆炸的化學反應,隱藏在車內的氣囊會瞬間充氣彈出,在乘員身體與車內設備發生碰撞前起到鋪墊作用,減少對身體的沖擊力,從而達到減輕乘員傷害的效果。由于氣囊上裝有安全閥,當空氣充氣過度或氣囊內壓力超過一定值時,會自動釋放一部分氣體,可以防止乘客被壓傷。
二次氣囊
為了防止突然爆炸產生的巨大壓力傷害到人的頭部,二級安全氣囊應運而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可以分階段充氣或泄壓的裝置。其原理是:在加減速速度較低時,碰撞觸發充氣量較小的“軟”氣囊;當加減速速度較高時,一、二級安全氣囊會同時觸發,避免對人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但是普通的安全氣囊大概要兩三千,而副安全氣囊要幾萬,所以高檔車都會配備。
安全氣囊標志
汽車安全氣囊分布在車前(前后駕駛員座椅)、車側(車前車后)和車頂,裝有安全氣囊系統的集裝箱外側印有“SRS/氣囊”字樣。
安全氣囊的類型
1.單氣囊、雙氣囊、單氣囊和雙氣囊是主氣囊和輔助氣囊,分別位于方向盤中央和乘客座椅前面板。并非所有車型都配備了安全氣囊。國內的低配車型有的只配備了主氣囊,有的則完全沒有配備。自20世紀80年代安全氣囊正式安裝在車輛上以來,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時至今日,仍有家庭用車沒有配備。這種汽車制造理念值得我們深思。
2.四個安全氣囊/六個安全氣囊
除了駕駛座和副駕駛座的兩個安全氣囊之外,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中級車的側門會安裝兩個安全氣囊,主要是解決來自前方和側面的碰撞沖擊,同時在前排座椅的膝蓋和頭部位置也會安裝膝蓋和頭部安全氣囊,進行全面的保護。
3.多個安全氣囊/氣簾
在一些高端車型中,被動安全的作用得到了特別的重視。在6個安全氣囊甚至8個安全氣囊加上多個氣簾的幫助下,車內乘客得到了充分的保護,前后擋風玻璃和側窗處都會分布有氣簾。比如最新款凱美瑞標配10個安全氣囊/氣簾,真的很少見。
氣囊打開的條件
理論上,安全氣囊只有在車輛前部左右兩側位置相差60°左右,車速高于30km/h時才能打開,由于車輛設計的差異,不同車型可能會有各自的差異,比如桑塔納2000升級版,只有在車輛前部左右兩側30度內嚴重受損時才會打開。
當汽車與障礙物發生碰撞時,稱為一次碰撞,當乘員與汽車內部部件發生碰撞時,稱為二次碰撞。第一次碰撞后,第二次碰撞前,安全氣囊迅速打開充滿氣體的氣墊,使乘客在運動時因慣性而“跳到氣墊上”,從而減輕乘客的沖擊,吸收碰撞能量,降低乘客的傷害程度。
安全氣囊的注意事項
1、要配備安全帶;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安全帶不僅能為乘客提供保護,還能在碰撞事故初期控制乘客身體的速度變化,讓乘客在合適的時間和位置接觸到安全氣囊,將安全氣囊產生的沖擊力降到最低。如果乘員沒有系安全帶,碰撞后的初始階段受到的約束會比較小,基本沒有減速,會導致與尚未完全展開的氣囊過早接觸。此時,氣囊的快速展開速度和不平衡壓力可能會對乘客造成傷害。
2.氣囊周圍不要放任何東西;氣囊在彈射的瞬間有很大的動力,瞬間爆裂速度可達250km/h~350km/h,沖擊力高達150-200kg。如果有東西放在上面,彈出的物品會造成二次傷害。所以不要在安全氣囊前面或附近放任何東西。
3.避免意外碰撞和改裝;一方面,要避免碰撞、震動安全氣囊傳感器引起異常爆炸;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修改。如果安全氣囊系統電路意外更換,也可能使安全氣囊失效;另一種情況是座椅套的安裝,主要會影響側氣囊彈開時的效果。
4.座椅和坐姿調節;駕駛安全氣囊的危險區域在充氣系統前方5到8厘米范圍內。因此,與駕駛員安全氣囊保持25厘米的距離可以使您處于安全區域。這個距離應該從方向盤中心到胸骨測量。此外,安全氣囊會彈開并以高達320km/h的速度膨脹,如果在碰撞過程中沒有以正確的姿勢乘坐,將會給人們帶來嚴重的傷害。
5.不要讓孩子坐在副駕駛;安全氣囊和三點式安全帶可以為成年人提供最好的保護,但對兒童來說可能是災難性的。汽車發生碰撞時,拉動安全帶可能會導致孩子胸部骨折,彈出的安全氣囊也可能會導致孩子窒息,這是致命的危險,所以為后排的孩子準備安全座椅更安全。
6.安全氣囊也有保質期;由于各廠家對安全氣囊的技術保密,加上目前沒有相關的規范和標準,很多人認為汽車的使用壽命與安全氣囊的設計壽命是一致的,但實際上使用8-10年后,安全氣囊的質量將很難保證,所以建議進行1-2萬公里的維修保養。如果車輛啟動后安全氣囊指示燈仍閃爍或持續亮6-8秒,應盡快達到4。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