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平均車齡11年以上 中國不到4年為什么中國汽車如此“短命”?
變化周期短。
截至2017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億輛。如此龐大的保有量背后,是國內新車市場仍在快速發展。這背后的原因不僅僅是中國的新車市場還有發展空間,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我們國家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汽車文化現象”,那就是無論是什么層次的消費者的消費,汽車對他們來說都不僅僅是家用的交通工具。他們會對一輛車有很多期待,會被委以很多“重任”:象征身份、社交工具、光環、布置.................以上種種最終導致了一件事:——中國的換車周期很短。新車市場的不斷擴大,老車主更換周期的縮短,都在縮短國產車的整體車齡。
政府鼓勵報廢。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往往是一輛車開了十幾二十年。并不是說他們的車是“皮做的”,更多的是因為美國車的“年檢”相對寬松,各州對汽車上路的排放標準也不一樣。有些州連年檢都沒有,想開多久就開多久。相比之下,國內的汽車排放要求要嚴格得多。不僅有“國一”“國二”等排放標準,年檢也很嚴格。汽車年檢不合格肯定是不能上路的。并且在一線城市,一些舊排放標準的汽車不再允許駛入城市。就算能上路,也不是所有的路都能。
雖然我國沒有強制報廢汽車的規定,但是你的車老了,年檢就難了。其次,很多城市是“禁”的。為什么留著一輛不報廢就開不動的車?這輛舊車一報廢,平均年齡就下降了很多。
新車質量
“新車質量的過關是汽車平均車齡增長的關鍵驅動力”同樣適用于中國市場。一方面,美國新車銷量早已企穩,進入股市。消費者也趨于冷靜,更喜歡開舊車,完善的二手車市場和完善的售后維修體系都對車齡的增長起到關鍵作用。而中國的新車質量,尤其是國產品牌的質量仍處于上升趨勢,與國產合資品牌的故障率存在明顯差距,尤其是與美國相比。說白了,能不能開11年是個問題。但從目前國產品牌的發展來看,在質量上與國外車企競爭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時“修車排隊”的牌子已經大大提高了質量。
市場開發
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從1908年福特的T型車誕生開始,美國汽車市場已經存在了一百多年,它占據了幾十年的世界銷量冠軍。相比之下,中國汽車市場的真正形成只能算作90年代初“老三家”進入市場的開始。啟動“快速發展模式”只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事。11年前中國還沒有這么多擁有汽車的人,更別說11年的平均年齡了。
福特T型車和第一代桑塔納
總結:國產車車齡低的原因有很多。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一方面說明國內新車市場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這總是好事。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國內汽車市場的不成熟;二手車市場還不夠完善,新車質量有待提高??偟膩碚f,未來中國的汽車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距離11年平均車齡的路還很遠。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