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san什么車的標志
一汽-大眾ID.4 CROZZ 一汽-大眾ID.4卷毛
眼看大眾汽車正在加速轉型,與其競爭的日本競爭對手也蠢蠢欲動,日產率先出手。事實上,相比于兩個領域的緩慢步伐,日產早在2010年就發布了全球首款量產純電動車Leaf,目前全球銷量已達50萬輛,僅次于特斯拉Model 3。
如今,東風日產將在2021年推出首款基于日產更先進電氣化平臺(CMF-EV)的車型——ARIYA并開始銷售。時隔多年,日產還能在電動車市場找到話語權嗎?江哥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款車。
外觀方面,新車采用了封閉式前格柵,與兩側LED日間行車燈相連,看起來極具未來感。與那些平庸的日產燃油車相比,這樣的設計著實讓人驚嘆。
而且大家注意到了,它的品牌LOGO依然會發光。事實上,這是日產的新標志,Ariya 將是第一款車型。新標志比舊標志更扁平、更流線型。
車身側面,新車采用溜背式設計,相比普通SUV顯得更低矮,跨界風格明顯。流線型的車身線條和五幅式輪轂也極具動感。
車尾的設計是新能源行業的一貫做法,包括貫穿式尾燈和中間的英文標識“NISSAN”。不過,對于日產來說,這是一個比較新的嘗試。
內飾方面,乍看之下,目前電動車的主流設計風格并不奇怪。雙屏設計是爛大街的存在,電子擋把也屢見不鮮。
但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看看日產燃油車的內飾,是不是突然覺得Ariya的內飾科技感十足,堪稱家族最強?
想必大家也經常看到有人吐槽日產內飾老氣,缺乏科技感和豪華感。試想一下,如果你把Ariya的設計放在一輛加油車上,會是什么反應?
當然,新車的科技感不僅僅局限于表面。還搭載了日產最先進的ProPILOT2.0自動駕駛系統、ProPILOT遠程智能泊車系統、日產安全護欄技術(包括全景影像、超視距碰撞預警系統、預碰撞智能制動、后輪自動應急等)剎車)。
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595/1850/1655mm,軸距為2755mm,屬于緊湊型SUV的尺寸。 2755mm的軸距比逍客(2646mm)和奇駿(2706mm)的軸距還要大,讓后排顯得非常寬敞,有日產的感覺。
動力部分參考國外型號資料。新車將提供單電機兩驅車型和搭載日產e-4ORCE雙電機的四驅車型,兩款車型均可配備容量分別為63千瓦時和87千瓦時的電池組.根據車型不同,WLTC工況下的純電續航里程最低為430km,最高為610km。
整體來說,日產Ariya無論是在外觀、內飾還是科技應用上,都相當讓人耳目一新。鑒于聆風在全球的成功以及日產多年來積累的技術經驗,這款純電動SUV在國內的落地還是值得期待的。
當然,日產想要憑借Ariya一人一鳴驚人并不容易。首先,從大環境來看,雖然新能源是趨勢,但出于續航、充電效率、安全等原因,消費者大多持謹慎態度。剛到中國的Ariya到底值不值得買,還得經過層層考驗。
除了自我證明,外部競爭因素也不容忽視。行業龍頭特斯拉推出了國產Model Y。此外,國產新造車廠商蔚來/小鵬/ideas也有自己的SUV產品。
在合資陣營中,日產除了要應對大眾,很快還要面臨其他品牌的競爭。例如,本田去年發布了旗下首款純電動概念車,并表示將盡快實現量產。
至于豐田,也推出了e-TNGA純電動平臺,并表示到2025年將推出10款純電動車型。其中,首款純電動SUV的專利圖已經曝光,將在2020年推出。最早2021年。
此外,現代獨家新能源品牌IONIQ也計劃在2021年推出旗下首款車型IONIQ 5,新車定位中型SUV,將基于現代45概念車打造。
在江歌看來,雖然很難保證日產Ariya登陸中國后會一炮而紅,但可以向外界展示日產對科技和潮流的追求。畢竟,許多汽車公司已經轉型為移動技術公司。從長遠來看,這個意義是最重要的。
寫在最后
在傳統燃油車的背景下,大眾、日產、豐田、本田的影響力實在是沒話說,新品屢屢火爆。畢竟,長久以來的民意和日本品質已經深入人心。但是說到他們的電動車,無論是大眾ID系列,還是今天說的日產Ariya,我們都很難用以往的標準去評判。
這是因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迭代速度太快,合資陣營普遍處于劣勢。能否最終在燃油車領域打出號召力,這里需要質疑。也許這對新人來說是一個機會。你怎么看呢?歡迎關注“汽車無界”,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對日產電動車的看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