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判刑?
交通肇事逃逸的判刑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
如果交通事故造成了重大損失,比如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且肇事者逃逸,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要是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民事責任方面,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除非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才能減輕責任。
行政責任上,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條件是為逃避法律追究,且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不單指逃離事故現場。比如肇事后未逃離事故現場,但在將傷者送至醫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時候逃跑的,也視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肇事逃逸構成犯罪的前提是構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標準包括: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
另外,如果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酒后、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等情形的,也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在認定是否構成肇事逃逸時,有多種情況。
常見構成逃逸的情形比如:逃離事故現場后具備報警條件不及時報警,具備投案條件而不及時投案;因為發生事故內心恐懼而逃離事故現場,或者為了逃避酒精檢測等而逃離事故現場;肇事者逃逸后,途中害怕被加重追究刑事責任而到公安機關投案;肇事者肇事后雖報警但逃離事故現場,或者逃離事故現場后打電話報警;肇事者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沒有報警并接受公安機關處理而是逃離;發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在現場不救助受傷人員;在現場冒充路人但不救助傷者等。
不構成肇事逃逸的情形比如:肇事者被毆打或者面臨被毆打的實際危險而逃離事故現場,然后立即報警并接受公安機關處理;肇事者接受公安機關處理后,在偵查、起訴、審判階段為躲避責任經傳喚不到案,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期間逃跑;肇事者離開事故現場逕直去公安機關投案,不影響事故責任的認定,且事故損失沒有明顯擴大;肇事者離開事故現場系為搶救傷員;肇事者在現場冒充路人救助傷者,同時讓其他人冒充肇事者;肇事者讓自己的家屬、朋友等救助傷者,自己離開現場;警察到達現場后,肇事者并非為了逃避救助義務而逃跑;肇事者將被害人送至醫院后逃跑;肇事者在將傷者送往醫院救治的途中,發現傷者死亡后丟棄尸體逃跑;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離現場,在短暫時間內又返回現場救助傷者等。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售18.68萬起 領克Z10推省心價 新增702km四驅Halo版 零百3.5秒
- 2綜合最高可省13萬元 別克GL8推限時購車優惠
- 3純電/增程雙動力 新款阿維塔11上市 售27.99萬元起
- 4小鵬X9“8座版”?官方推副駕座椅升級套裝
- 5極氪、領克正式合并為極氪科技集團
- 6售226.8萬元 新款保時捷911 GT3正式開啟預售
- 2綜合最高可省13萬元 別克GL8推限時購車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