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傳感器是什么?
相位傳感器是一種重要的汽車電子元件 ,也用于多個領域測量物體的位置、速度等物理量。
在汽車領域,它主要用于檢測發動機的配氣相位,以此確定最佳點火時機。
相位傳感器有多種類型,分為磁電式和霍爾式 ,分別產生正弦波和方波信號。一般來說,還包括光電傳感器和磁傳感器。
光電相位傳感器靠信號面板旋轉,依據透光或遮光使光電晶體管導通或截止來輸出不同電平信號。
磁性相位傳感器里的霍爾式利用霍爾效應,磁電式利用磁感應原理,當信號轉子旋轉,磁路變化使感應線圈產生交變電動勢。
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探測凸輪軸的位置轉角來實現功能。內部檢測線圈能感知附近金屬物體,無金屬物體時,LC 回路諧振,輸出電壓峰值;有金屬物體接近,檢測線圈感應出渦流,線圈電感變化,LC 并聯回路失諧,輸出電壓降低,且變化與金屬物體距離成反比,通過測量輸出電壓變化檢測相位變化 。
配氣相位指發動機進氣門和排氣門開啟和關閉時間相對于曲軸旋轉的角度。正確的配氣相位對發動機性能至關重要,影響動力性、燃油經濟性和尾氣排放。
相位傳感器負責監測配氣相位準確性,異常時會觸發警報,發動機故障燈點亮。
相位傳感器還是凸輪軸位置傳感器和曲軸位置傳感器的總稱,是判斷發動機點火時間的重要依據。
凸輪軸相位傳感器檢測凸輪軸旋轉位置,向 ECU 輸入信號,是點火控制主要信號。
曲軸位置傳感器檢測發動機曲軸轉角和活塞上止點,將信號發給發動機電腦,控制點火和噴油正時,也是測量發動機轉速的信號源。
在其他領域,相位傳感器基于相位測量原理,向物體發射信號,測量發射與反射信號的相位差計算物體位置信息。
在工業自動化、航空航天、醫療、機器人等領域應用廣泛,可助力機器人自主導航控制、交通工具導航控制以及醫療診斷等。
隨著科技發展,其應用前景越來越廣闊。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預售10.98萬起/全系標配智駕 零跑B10將于4月10日正式上市
- 2搭載高階智駕/定位中型純電SUV 廣汽本田P7將于4月15日上市
- 33月主流車企銷量匯總 比亞迪再次領跑/新勢力零跑頭名
- 4蔚來推出限時購車政策 5年免費換電及多項補貼細則公布
相關閱讀點擊加載更多 - 2搭載高階智駕/定位中型純電SUV 廣汽本田P7將于4月15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