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 2016賽季前瞻 輪胎/規則/聲浪齊升級
【太平洋汽車網 賽事頻道】自從F1全面進入混動時代后就招來不少非議,似乎消失的聲浪、一家獨大的局面造成的觀賞性不足,讓這項集成人類最尖端技術的賽車運動陷入尷尬的境地,收視率持續走低。不過即便這樣,F1依然是汽車工程的頂尖代表,是將時間壓縮到小數點后三位的極速機器,這項運動的耗資、技術以及影響力都遠超我們的想象。2016賽季已經開賽,今年算是曲折中改進,終于還算有了新看點。
![]() | 體驗讀圖模式 |
● F1新賽季看點
混動第三年,前兩年的風頭都被梅賽德斯AMG車隊占有,F1賽場幾乎變成了梅賽德斯兩位車手之間的內斗戰,掠奪式的勝利讓其他車隊變成了全程陪練。2015年四冠王維特爾從紅牛轉入光環日下的法拉利車隊,而本田重新聯手邁凱輪回歸F1。當然結果是大家都看到的,雖然有喜有憂,但新的活力總還是能讓F1保持一定新鮮感。在全新的2016賽季,除了隊伍和賽程的變化,F1有如下新的改進:
看點一:紫色極軟胎
在2016賽季,倍耐力又引入了一套全新的極軟胎,并以紫色噴邊。紫色極軟胎的工作范圍較窄,意味著這款輪胎可以在相對低溫的情況下達到最大效用,很快達到其佳工作溫度。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極軟胎圈速將比超軟胎提升0.8S左右,但損耗情況肯定將加劇,極軟胎的加入會使得比賽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伴隨著極軟胎的發布,新賽季還有全新的輪胎規則。倍耐力依舊在每站比賽將向每支車隊提供13套輪胎(包括自由練習、排位賽、正賽),但新賽季可以提供3種配方,鼓勵車隊采取不同的比賽策略。具體規則為倍耐力會為每戰指定三種輪胎,兩套強制用胎,排位賽第三節的強制更軟胎,而剩下的10套輪胎車隊則可以在3種配方中自由選擇。
舉個例子:比如在澳大利亞大獎賽中,倍耐力提供紅色超軟胎、黃色軟胎以及白色中性胎三種配方。第三節排位賽強制使用一套紅色超軟胎,賽中強制用胎為一套黃色軟胎和一套白色中性胎。剩下的10套輪胎則由車隊在三種配方中自由選擇使用。
看點二:淘汰制排位賽(將改革)
在今年的F1比賽,另外一大看點就是改進了排位賽規則,可惜在第一站澳大利亞大獎賽中由于效果甚差,未來將重新改革。不過淘汰賽有什么看點呢?新的排位賽規則為“90秒淘汰制”,即在Q1到Q3三節排位賽在一段時間后,將隔90秒淘汰一個最慢的賽車,玩法類似《真實賽車3》中的淘汰賽。
聽起來有點殘酷,而且充滿了未知因素,賽車的性能和車手發揮將直接影響晉級程度,不過這樣也增加了比賽的不確定性,可以提升排位賽的觀賞性。相信在幾站后,新的排位賽規則就將實行的更加完善。
看點三:排氣聲浪改進
消失的聲浪是F1這兩年面對的最多的質疑,由于采用了V6T與能量回收系統的混合動力,采用單出口排氣管并限制了燃油流速(燃油流速不得超過100kg/h),并限制發動機轉速在12500rpm內,所以賽車必須靠能量回收系統的動能來補充發動機的輸出。新時代的F1賽車失去了特有的嘹亮聲浪,也就失去了一大特色。下面的對比大家感受下:
F1 V12/V10/V8/V6T聲浪對比
在剛剛推行新動力系統的2014年,就有無數車迷怨聲載道,連車手們都抱怨新賽車就像電動車一樣安靜。當然后期有過各種各樣的方案來提升賽車的聲音,甚至有過在排氣尾段安裝喇叭口的方案……
但最終采用的方案是在渦輪泄壓閥兩側有獨立的排氣管,渦輪的廢氣不再是由排氣管單獨排出。渦輪機尾氣必須從渦輪機排氣管中經過,減壓閥尾氣必須從減壓閥排氣管中經過,任何排氣管中都不能含有其他任何排氣管,車隊可以選擇使用兩個減壓閥排氣管(兩個必須相同)。
為避免車隊利用排氣管提高空氣動力學性能,規定排氣管最后150mm必須位于距賽車參考面以上350mm-500mm范圍內。不過介于F1賽車渦輪廢氣門開啟機會不多,此舉到底是不是為多余之作還不清楚。據稱,新方案能提升個10%以上的分貝數,你們在直播中感覺出來了么?
這里提一句,由于之前V8/V10自然吸氣時代,發動機轉速可維持在將近20000rpm的境地,最終產生的聲浪頻率相當高,而“洞穿耳膜”的聲浪則來自多缸短行程高轉速發動機。在當今如此之多的限制之下,發動機聲浪音頻低了不少,所謂聲音不尖了,而上述方案提升更多的只是音量大小。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帶著信心而來 試駕一汽-大眾捷達 VS5
- 2空間與續航兼顧 長安歐尚A600EV實拍解析
- 3怕不怕?新款一汽-大眾邁騰尾標下帶字母了
- 4亞洲龍2.0L車型申報圖 起售價或低于20萬
- 5扎實的駕控體驗 測試上汽大眾途岳 330TSI
- 6全方位的升級 凱迪拉克新款XT5實拍解析
- 7新款本田繽智正式上市 售12.78-17.68萬元
- 2空間與續航兼顧 長安歐尚A600EV實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