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高端市場新選擇 東風日產Ariya來襲
在ARIYA(詢底價|查參配)正式亮相之前,相信各位對于東風日產純電車型的認知,就是在車展上曇花一現的聆風Leaf,雖然在當時是不斷有消息稱聆風leaf將會引進國內市場,但最終我們看到的真正純(驅)電(動)車還是那臺躲不開的軒逸。
第一代聆風Leaf
其實對于Nissan而言,聆風Leaf這臺車無論在實際市場表現還是汽車市場轉型的意義上,都頗有影響力。第一代的聆風Leaf于2010年12月在日本和美國推出,在2010年全球真正意義上量產并進行銷售的純電車型并沒有多少,就連現在的電動巨頭特斯拉,當時才剛剛開設完工廠,正在逐步推進Model S的生產。
第一代的聆風leaf,采用了大家都熟悉的掀背小車設計,最初的Leaf搭載的動力是一個80 kW和280 N⋅m的電機,電池方面配備了一塊24 kWh鋰離子電池,后來增加到30 kWh,在2011年聆風Leaf的全球銷量總額就已經達到了22094臺,其中日本市場10310臺,美國市場9674臺,這對于一臺價格在當時要比燃油車更貴,技術還不成熟的電動車來說,也是個不錯的成績了。
到了2013年,聆風Leaf不僅將續航從117公里提升到121公里,充電時間從7小時減少至4個小時,并且開啟了電池租賃服務。在往后的幾年間,日產也不斷的對聆風Leaf進行升級,在2017年全球約銷售了4.7萬臺聆風Leaf,截至換代前,第一代聆風Leaf售出了超過30萬臺的數量。
2017年10月,日產推出了第二代聆風Leaf,也就是在國內車展上曇花一現的那臺。第二代在整體的設計上雖然還是保持著掀背小車的設計,但整體風格更加偏向了現代化設計,平直的線與面比第一代更加的豐富,造就了一個更低風阻的車身,這種動感小車的設計也受到了全球市場的追捧,2018年全球銷量就達到了87149臺。
無論是電氣化的頭啖湯,還是兩度獲得全球最暢銷電動車的殊榮,都讓日產感受到電氣化帶來的魅力。聆風Leaf的大舉成功,讓日產更多了自信。也讓日產有了嘗試走更高端電動的想法,在聆風Leaf上總結的經驗,一一轉化到了實處之后,就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Ariya,一個更成熟且更高級的產品。
基于CMF-EV平臺打造的Ariya整個內外造型,你是能第一眼就感受到濃厚的日產風格,但也能確切的感受到它是一個全新的物種,有流暢的曲線也有平直的表面,內在更有獨特的日式美學設計,在彰顯美學的同時也展示著自身是新世代智能化的一員。
同時也難得的看到日產對于性能的重視,單雙電機兩個動力配置,單電機最大160kW,雙電機實際功率去到290kW,百公里只需要5.1秒,同時雙電機版本搭載的e-4orce電四驅也有GT-R同款的加持,官方表示這套電四驅結合了ATTESA E-TS扭矩分配系統的技術,一套電四驅能夠做到前后分配1:9或者9:1的分配比例,這在目前配備電四驅的車型上,僅有Model 3 Performance和Ariya可以做到。
2022年的日系純電SUV,來到中國市場的可不少,而在這一眾對手當中,Ariya的對手依舊還是那幾位“老朋友”的出品。
豐田的bZ4X,本田的極湃1/e:NS1,這些跨界SUV都將成為Ariya在未來的競爭對手。其中豐田的bZ4X,將會在4月28日公布價格,此前我們也到店體驗過bZ4X,它的外觀造型相比起Ariya會更加的出彩,2850mm的軸距在數據上也要比Ariya更強。雖然內飾在官方宣傳當中,那個飛行方向盤相當吸引,但需要上到頂配車型才有,其余功能區域還較為普通。
本田的極湃1/e:NS1同樣也會在近期上市,后者更是公布了預售價18-21萬,不過在車身尺寸上,兩田這款車型與Ariya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對于定位緊湊級跨界SUV的Ariya來說,其價格參考北美市場,也要達到近25萬元起,極湃1/e:NS1兩者在價格的優勢相對較大。
除了傳統的廠商外,Ariya也會影響到一部分新勢力品牌,不過在電氣化智能化層面上,Ariya這套內飾方案確實也有些遲了一步,像雙聯屏方案也并非最新的選擇,并且在新一批消費者的關注因素上,車機的智能化程度也是關鍵的一環,而這一塊恰恰也是東風日產需要去好好調配的。
小結:
雖然Ariya有著與眾不同的美感,它的日式美學設計也很讓人著迷,但僅僅這樣并不足以讓日產延續它們在電氣化上的好成績。在未來,智能化始終是一個消費者評價的重要因素,這也將直接關系到實際銷量,倘若Ariya按照原定的計劃,在2021年全球上市,那么還有一定的機會,但以目前國內新勢力智能化的進步速度,單憑裝潢的Ariya并不能堅持太久,甚至可能高開低走。
當然我也希望Ariya這款車型能夠好好的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畢竟在冰冷的電氣化時代,能夠保有溫度的座艙,已經很少見了。(文:太平洋汽車網 高子健)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