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車談 | 小米造車將立項?/特斯拉中國回應監控車主
事件回顧:從2014年雷軍買了兩輛特斯拉開始,小米要造車的傳聞成為了一年一度的大戲,從不缺席,但也從未成真。
不平靜的2020年,小米造車的傳聞卻差點被遺忘。直到年尾,不淡定了小米官方跳出來鼓吹了一通小米要“造車”。結局大家也都知道,小米造了一輛遙控玩具車。
本來以為這樣的鬧劇會一直就這樣反反復復的鬧下去,但2021年才剛開年,小米造車傳言又起,而官方曖昧的回應讓人感覺坐實了這件事。
最近,有媒體從接近雷軍的投資方和車企高管等知情人士處獲悉,小米集團正在快速推進造車事項,由老將王川親自掛帥,最快有望在1-2個月內立項。小米汽車將定位于強科技屬性的中高端市場,接近目前小鵬汽車的市場定位。
詳情解碼:
隨著造車新勢力潮水趨于平靜,新勢力品牌不斷分化之時,傳統巨頭又開啟了新一輪的造車熱潮。包括傳統車企打造的嵐圖、智己、埃安等等,到百度、富士康等跨界進入汽車產業,甚至國際上也出現了索尼、蘋果等造車新玩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小米造車反而成為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隨著汽車智能化趨勢的逐漸明晰,汽車融入萬物互聯的未來世界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以小米手機為依托,小米智能音響為紐帶,小米電視、掃地機器人、智能插座等等,小米逐步打造出了國內市場上最成功的智能家居生態之一。而造車,無疑將會是小米生態中極有重量的一個新環節。
此前,雷軍曾參與了蔚來和小鵬汽車的融資,而小米聯合創始人和首席戰略官王川,傳聞稱經常出入理想汽車,可見小米對汽車的關注早已非一朝一夕。
王川此前掌舵的小米電視被認為是除小米手機之外最成功的產品之一,而目前傳聞,雷軍將作為1號人物直接督戰小米汽車,而王川是雷軍之后的小米造車2號人物,小米造車已經箭在弦上。
據媒體報道,小米在技術層面關注智能駕駛技術,尤其是芯片、激光雷達等。小米希望通過投資對汽車產業鏈進行了解,投資動作很可能先于造車項目浮出水面。
生產方面,小米可能會采用代工生產的模式,據悉小米已經和寶沃、比亞迪等企業展開過洽談,但目前與寶沃的洽談已經終止,而對比亞迪的資源投入度和可控性方面還心存疑慮。
目前,索尼首款概念車已經亮相;蘋果泰坦項目運轉多年,已經確定入局汽車行業。華為雖然一再明確不會造車,但公告中3年的有效期引起了頗多猜測。即便華為不造車,但華為在汽車領域的的布局也幾乎涵蓋了造車之外關于智能化的方方面面。小米想要不在智能汽車領域落后,可用的時間并不多。
事件回顧:特斯拉此前曾向部分用戶推送了FSD Beta的試用權。近日,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將收回一些車主的FSD beta版的試用權限,原因是這些車主在使用FSD beta功能時,沒有對道路情況給予足夠的關注。并表示之所以是Beta版本,就意味著還處在測試階段,雖然至今沒有發生任何事故,但不能完全不管不顧。
對此,有網友好奇如何發現這些用戶不專心的,是通過車內攝像頭發現么?心直口快的馬斯克回復了一個詞,“Yes”。
這段對話引發了軒然大波,媒體紛紛報道“馬斯克首次承認特斯拉用車內攝像頭監控車主”。事件發酵數天后,特斯拉中國在3月19日首次對該事件做出回應,表示:中國市場特斯拉車輛均未開啟攝像頭,也不涉及FSD Beta測試......
詳情解碼:
近來,特斯拉可謂是風波不斷。接二連三的“失控”事件后,特斯拉女車主坐車頂維權的事件沖上了熱搜,緊接著海南特斯拉剎車失靈事件再次引發輿論狂潮。
在“馬斯克首次承認特斯拉用車內攝像頭監控車主”事件發酵的同時,網上還流傳著因特斯拉全方位攝像頭監控,可能存在信息泄露風險,禁止特斯拉駛入軍屬機關、家屬院等區域的通知。
目前,特斯拉女車主坐車頂維權的事件仍然未能解決,而海南特斯拉剎車失靈事件中的車主已經主動刪除了此前發布的言論,傳言已經與特斯拉達成了和解。
不過海南事件車主此前發布的長文中有一段特別讓人生疑的細節:車主表示,車輛自帶的行車記錄儀恰好丟失了事故發生時的視頻片段。而官方對此的解釋也含糊不清,諸多理由在車主看來都十分牽強。車主認為,特斯拉官方通過后臺刪除了事故時段的視頻信息。
女車主坐車頂維權事件中,車主質疑特斯拉后臺數據造假;海南特斯拉剎車失靈事件中,車主質疑特斯拉后臺刪除行車記錄儀視頻;馬斯克首次承認特斯拉用車內攝像頭監控車主......這一連串的事件可謂是無巧不成書。
過去,大家總能在科幻電影中看到黑客入侵汽車制造的災難,各大廠商也在致力于構建更安全的智能化架構避免外部入侵。
但是,當消費者與企業的利益發生沖突時,企業如果不能守住底線,從內部侵害消費者的權益,那無疑的最恐怖的災難。
當然,截止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能直接證明特斯拉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正如筆者此前解讀女車主坐特斯拉車頂維權事件時所說的,“凡事就怕說不清”,特斯拉如果不能積極自證清白,任由信任危機蔓延,最后吞下苦果的,也只能是特斯拉自己。
一句“中國市場特斯拉車輛均未開啟攝像頭,也不涉及FSD Beta測試”,特斯拉中國仿佛在進一步強調后臺可監控車主的真實性,未開啟與不能不是一回事,不會監視與不能監視更不是一件事,個人隱私絕不應該被放置在說不清何時就會被侵犯的危險邊緣。
事件回顧: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一年一度的3·15晚會上揭露了多項汽車行業內的黑幕事件,包括福特變速箱生銹(點擊查看詳情)和英菲尼迪變速箱故障頻發(點擊查看詳情)等,福特和英菲尼迪也在隨后發布回應,表示將認真處理相關事件,并在后續聲明中均提出了將延長變速箱質保等措施。
詳情解碼:
關于福特與英菲尼迪變速箱問題,筆者在《3·15 舞臺下 聚光燈照不到的那些委屈》(點擊前往)中已經有較為詳盡的介紹與解讀。
在3·15晚會上,還有另一個與汽車有關的話題:在通過人臉識別非法采集用戶數據中,點名企業中包含了正通寶馬4S店。
此后,正通汽車針對央視315晚會報道的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獲取客戶人個人信息的現象做出正式回應,表示已第一時間停止所有設備使用,并開展自查自驗以核實情況,確保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就該事件致以歉意。
當然,被點名的企業設計多個行業的線下門店,更關鍵的角色是相關攝像頭及后臺系統的廠商。
不過,隨著智能化、人工智能在汽車領域的大量應用,尤其是汽車內部也大量使用相關技術,汽車使用中的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也應該提上日程,引起大家的關注。
事件回顧:3月17日,豐田正式發布了全新SUV車型 X Prologue(AVGO X)的官圖。同一天,豐田旗下首款基于e-TNGA架構的純電中型SUV官圖曝光,新車預計將于上海車展首發。
詳情解碼:
隨著兩款純電動車型浮出水面,豐田純電動車型大舉來襲的時代來臨,后續豐田陸續會有至少6款純電動車型推出,涵蓋從緊湊型SUV到大型SUV到MPV等豐富的車輛類型。豐田正在加快電動化的步伐。
X Prologue(AVGO X)與全新Yaris(雅力士)一樣基于TNGA-B平臺打造,定位于純電小型跨界SUV,別具一格的外觀設計讓人眼前一亮。此外,新車量產版將于今年年底揭幕,并于2022年開始銷售。
前臉方面,得益于最新家族設計語言的活用,新車的前大燈以及中網樣式都得到了重新設計,一體貫穿式的頭燈組搭配熏黑的下進氣格柵讓整個前臉猶如一副“笑臉”,而兩側造型獨特的三維頭燈,內嵌了豎直布局的LED光珠,點亮效果辨識度十足。縱橫交錯的側面腰線,則勾勒出不同樣式的塊面,在燈光的照射下可營造出明顯的光影變化。而輪轂部分,新車搭載了極為激進的多條幅輪圈,配色以古銅色為主,質感十足。
尾部方面,AVGO X與前臉一樣都采用一體式尾燈設計,燈帶造型沿著后窗進行布局,很好的將整個尾部的層次感給營造出來;而下方的后保險杠的造型可謂相當夸張,黑色塊面呈X樣式依附在車尾上,搭配紅色的底面+銀色護板,營造出別具一格的搭配;而整體上窄下寬的車身造型同樣彰顯出緊湊、運動的車身姿態。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GA-B平臺打造的AVGO X重心得到了進一步降低,并且底盤在前后/左右都具有更好的重量平衡,從而減少了車身側傾并提高了制動穩定性和制動距離,車身改進的抗扭剛度則有助于提高車輛的敏捷性和穩定性。由于新車為概念車,暫時還不得知具體動力信息,不過預計新車可容納50kWh至100kWh的電池組,可實現300-599 km的純電行駛里程。
而豐田基于e-TNGA架構的純電中型SUV車身尺寸與RAV4相仿,同時還會推出配有斯巴魯車標的衍生車型。此外,新車將于4月份舉行的上海國際車展全球首發。
通過預告圖可以看出,新車采用了全新的外觀設計語言,與現有的車型截然不同,封閉式的中網搭配極為激進的貫穿式C型頭燈組,營造出新能源車型所特有的科技感。根據此前獲取的資料顯示,新車將定位于中型SUV,車身尺寸或于RAV4相仿,不過其軸距將獲得更長的數據。
動力部分,預計新車可容納50kWh至100kWh的電池組,可實現300-599 km的純電行駛里程,并支持前輪/后輪或四輪驅動。豐田表示,新車是基于e-TNGA平臺打造六款純電車型中第一款車型,將容納各種不同尺寸的電池組和電動機,以適應不同的地區;同時新車將在全球范圍內銷售,并在日本豐田的ZEV工廠生產。
事件回顧:3月18日,上汽集團R汽車旗下的第三款車型ES33正式亮相,由于本次亮相主要帶來的是自動駕駛技術方面資訊,所以官方對這款全新車型的定位、尺寸等都沒有過多地透露。據了解,新車將于2022年的下半年上市銷售。
詳情解碼:
上汽R品牌第三款車型ES33外觀方面采用了激進且科幻的設計,無“中網”的前臉很符合電動車的屬性,前大燈采用分體式設計,上下均配備LED日行燈,上方為銳利的狹長三角形設計,內部還有提醒的燈組結構,而燈組下沿還延伸出一條燈帶,呼應了R汽車的前兩款作品。
而下方的燈組同樣采用三角形設計,不過外輪廓由多條LED燈帶環繞,造型獨特辨識度相當高。外凸的前唇彰顯了其運動化的趨向(電動車的加速性能毋庸置疑),黑色的套件+三角形裝飾不僅營造競技氛圍,還將細節做到得相當到位。車頭中間配備前置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PREMIUM 4D成像雷達),而車頂則搭載了Luminar激光雷達。
車身側面,儼然一副轎跑SUV的樣子,腰線若隱若現,在燈光的照射下呈現出獨特的光影效果。翼子板處設計了鯊魚腮的通風口裝飾,未來會否變成真的通風口,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新車采用全黑車頂,溜背的傾斜程度甚至比不少運動轎車還有犀利。
新車并沒有傳統的外后視鏡,而是采用多個攝像頭來代替后視鏡的功能,不過目前的法規還不允許這樣的設計。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新車的門把均位于B柱,相信后側門會采用勞斯萊斯車型的車門打開方式,又或者采用鷗翼式車門設計。新車采用低滾動阻力的輪轂,以亮黑色為基調,粗壯的輻條上配有藍色裝飾,而且輪轂還有3D效果,新車匹配倍耐力的PZERO輪胎,是倍耐力最高端的系列,主打高性能和操控,尺寸為265/40 R22。
車尾將“銳利設計”發揮到極致,首先車燈的設計與傳統的車型有很大的區別,并不是鑲嵌在車身外飾件上,而是采用“嫁接”的設計,所以尾燈更像是獨立的個體,燈組末端還延伸出幾個點,營造出漸變的效果。下方擁有碩大的擴散器,只看造型已經很唬人了,菱形元素也是隨處可見,中間位置還是兩個三角形的燈組,筆者猜測有可能是后霧燈或中央剎車燈。而車尾兩側同樣配有鯊魚腮的通風口裝飾,這位置裝飾的意義更大。
新車基于R-TECH高能智慧體打造,擁有全棧自研的高階智駕方案PP-CEM™。搭載了全球首發量產Luminar激光雷達,可以探測距離高達到500米,對障礙物的識別精度更高。而中國首發PREMIUM 4D成像雷達擁有4D探測技術,除了能檢測距離、速度、方向角之外,還能探測物體垂直高度,探測距離超過350米。
在補能生態方面,R汽車提供了可充、可換、可升級、可互充的智能能源補給服務。未來,R汽車也將適時引入自動補給機器人,為用戶提供更即時、更便捷的加電體驗;并落地2分鐘快速換電服務,提供車電分離模式。
事件回顧:日前,奧迪首席執行官杜斯曼(Duesmann)表示:奧迪將繼續開發其現有發動機,以使其盡可能符合未來的排放法規,但是我們不會再開發設計全新的發動機。同時這并不能完全說明奧迪內燃的停止,但這是即將發生事情的信號。
詳情解碼:
也就是說,奧迪將不再開發全新的內燃機引擎,僅針對現有的引擎進行修改升級。此外,杜斯曼還補充道:“未來歐7的排放標準將在技術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對內燃機來說有著極大的限制。”
不過奧迪并沒有公布確切的時間表來來確定何時停止提供內燃機;但這樣的現象不止奧迪,任何車企也都沒有明確的一個答案,包括此前奔馳也表示,即將停止開發新的內燃機。
以奧迪、奔馳為首的德國企業也都朝著電動汽車的方向大局前進,奧迪R8 V10、奧迪A8L W12等經典暴利機器將會被終結,不過相信這幾年我們也將看到不少全新的電動汽車。(文:太平洋汽車網 郭睿)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新款謳歌RDX官圖發布 有望于11月在海外發售
- 2福特Bronco Raptor預告圖曝光 將于2022年發布
- 3售13.98萬元 領克06 Shero粉色特別版正式上市
- 4新款日產勁客官圖發布 將于9月29日天津車展上市
- 5將搭載藍鯨1.5T發動機 新款長安銳程CC藍鯨版官圖
- 6寶馬iX5 概念車曝光 采用氫燃料電池/可抵御手榴彈
- 2福特Bronco Raptor預告圖曝光 將于2022年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