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馬1.6GLS一箱油加滿可以跑1000公里,你信嗎?起碼我是不信。但自從參加過由新浪等多家媒體主辦的“一箱油挑戰千里無人區”活動后,我不得不相信了。
從
北京到新疆,飛機飛了將近4個小時,到達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2點了,因為第二天還要趕飛機,所以趕緊找了個地方住下。(后來才知道新疆的12點應該相當與當地時間的10點,因為新疆處于東八區,而北京屬于東六區,有兩個小時的時差。)第二天最郁悶的事情發生了,由于軍事演習,所有去庫爾勒的飛機都停飛了,只好乘汽車前往,飛機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汽車走了10多個小時。不過收獲倒是看到了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站----達坂城風力發電站,可謂有失有得。一路又是山路又是土路,凌晨3點才到達庫爾勒。報到之后得知早上8點就要起床出發前往輪臺,又郁悶了一次。 不管了,先休息再說。
早上起來終于看到了我闊別了好幾天的愛車,還不錯,洗的甑亮,唯一的變化是車頂上頂了個大大的苗子,原來組織者為所有參賽車輛及工作車輛都配備了車載電臺。

從庫爾勒到沙漠公路的起點---輪臺還有3個小時的車程,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一路從庫爾勒趕到了輪臺,一路上都能看到新疆人引以為豪的天山山脈,有的山峰上還能看到積雪,正是這天山上的積雪化成的雪水,養育了新疆16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居民,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造化。到達輪臺后,我們按計劃先休整一天并由賽事組織者及裁判對所有參賽車輛進行了檢驗,確保沒有經過改裝,并貼上了漂亮的車身廣告。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封
油箱之前的加油,為確保能把油箱加滿,在加油站加過油后,組織者又專門拿來好幾桶汽油,讓車手自己往車里加。

幾乎所有的車手都是在加過油后使勁的按壓車尾,以希望能加入更多的油,我也不例外。反復的搖啊加啊,直到后來汽油很緩慢的才滲入油箱,估計一下起碼又加進去了兩升油,還不錯,多加一點就能多跑一點啊。后來證明,這多加的這一點油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不過我要提醒一下其他的有車的朋友,夏天的時候盡量不要把油箱加的太滿,一是油加的多會增加
車重,影響油耗;二是汽油受熱會膨脹,可能會從油箱蓋滲出來,容易造成危險。象此次參賽的11號車就是,車手本來想再加點油,結果一開油箱蓋汽油反而象泉水一樣往外噴,油沒加進去反倒噴出來不少,無奈只得作罷。在車手確定油箱加滿后,由公證人員親手在油箱蓋上貼上了封條,之后車就停在了封閉停車場內,等待明天清晨的出發。

第二天,經過簡短的發車儀式后,在和煦的
陽光下,我們向著傳說中的沙漠公路進發了。
這段沙漠公路是從輪臺到民豐的,全長522公里,橫穿塔克拉馬干沙漠,是全世界最長的沙漠公路,據說已經載入了吉尼斯世界記錄。

開始的路段兩邊還能看到些綠色植物,據說是一種叫做胡楊的樹,這種樹的特點是“三千年不死、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朽”,走過一段距離之后眼中的綠色就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是矗立在沙漠中已經枯萎和正在風化的胡楊樹,不由得給人一種悲涼的感覺。而此刻的我卻無暇估計那么多了,我所關注的只有兩件事,一是前方的路況,二是我的時速表,我必須要嚴格的把車速限制在每小時80公里左右,因為這是最經濟的油耗,空調是自然不能開了,而且為了減小風阻我連窗戶都不能開,只能靠車內自帶的外循環風扇來散熱。現在正是9月初,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的時節,雖然已進入秋季,但正午的
陽光依舊是炙熱的燒烤著大地,更別說這里是沙漠了,車內溫度估計有30多度,沒多久后背就完全濕透了,嘴也干的厲害,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停車,因為勻速行駛對減少油耗很重要,我也盡量忍著少喝水。 后來當成績公布的時候有很多網友都認為
千里馬一箱油行駛1000公里是不可能,也有的馬友認為這是在極限情況下跑出來的極限成績,其實的確是這樣,長時間十多個小時保持80公里的勻速并不開空調不開窗戶,這應該算是極限情況了。在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我的愛妻我的老婆我的愛人我的導航員eiffle小姐了。剛開始的路段由于情況不熟,她還不停的查看路書,指導我前進的方向。后來進入沙漠到了單一路段后她可就忙活開了,第一次見到的真正意義上的沙漠顯然令她激動不已,又是攝象又是拍照,忙的不亦樂乎,我看要不是當時車顛簸的厲害她就要開始寫觀后感了。不過當眼前除了沙丘還是沙丘并且是連綿不斷的沙丘后,她顯然也厭倦了。連日的奔波我們都疲憊不已,但為了避免我犯困她不斷的和我說話,給我動力,可以說如果沒有她的鼓勵我也不會堅持到最后。
頭一百多公里的路程還算順利,沙漠公路的路況很好,車也不多,唯一讓我疑惑的是行駛了100多公里,油表竟然一點動的意思都沒有,仍牢牢的指在最高的位置,這讓我興奮不已,但也有一點疑慮,因為這讓我一度懷疑油表是不是壞了。之后我們按時到達了第一個時間控制點,等裁判員在時間卡上簽上時間后,我們不敢耽擱繼續前行。后來行駛到200公里左右的距離后,油表才開始一點點的往下落。這又讓我歡喜讓我憂了一次,喜的是油表沒有壞,憂的是節油比賽油表下落顯然不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進入沙漠越深,我就越感嘆勞動者的偉大,在這樣的沙漠中竟然能修建這樣一條路,路的兩邊還有寬約50米的防沙植物帶,還有工人正在鋪設管道,據說是引進自以色列的地灌設施,可見修建和維護這樣一條路要投入多少成本。每當翻過一個沙梁的時候,就能看到腳下的公路在無盡的沙漠中彎彎曲曲的向遠方延伸,一眼望不到頭。這樣的路不知道走了多久,我們經過了4、5個時間控制點后,里程表已經不知不覺的指向了500公里,而油表的指針則指在中線稍微靠下一點點的位置。

我和老婆不僅一陣興奮,這意味著如果我們依照這樣的情況行駛下去的話,我們很有可能會突破1000公里的大關,這是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記得出發前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我們說,“我們的車平常駕駛的時候最長距離是行駛600公里,這次我們的目標是突破800公里。”1000公里,真的是想都不敢想啊。正當我們得意的時候,前面出現了一段搓板路段,為了保持時速我不敢剎車,結果車就在路面上猛烈的顛簸,真的是好心疼我的愛車啊。好不容易過了顛簸路段,再一看油表,嚇了我們一跳。油表指針猛然間又下去了一大截,怎么落的這么快,完了,看來挑戰1000公里只能是個夢了。正惋惜的時候,突然老婆興奮的喊道:“看,油表又回來了!” 我一看,果然油表又回到了剛才中線稍微偏下一點的位置,于是我明白了,原來是顛簸的時候
油箱里的汽油也在晃來晃去,勢必會造成油面下降,油浮下沉,指針也會下降。等行駛平穩后油面恢復,油浮也會浮起來一些,指針也就正常了。

原來是虛驚一場,希望的肥皂泡又鼓起來了。快要出沙漠公路的時候遇到了幾處斷路修路路段,都從旁邊繞過去了,當然對時速和油耗都有一定的影響,不過畢竟不能追求太完美,之后所有的參賽車輛都順利的回到了民豐的駐地,只有個別車輛由于時間算的不準,車速沒有把握好,比規定時間晚到了幾分鐘,不過好在對最后成績影響不大。
停好車后,大家都下了車來舒展身體,活動手腳,畢竟已經連續駕駛10多個小時了。同時都在互相詢問著其他車手的油耗,得知最省油的還是
大眾的
捷達SDI車型,這是
大眾在前兩年推出的一種使用柴油
發動機的車型,500多公里才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油。大家紛紛感嘆還是柴油車省油啊,不過我覺得它還占了油箱大的優勢。
捷達油箱容量55升,而我的小馬油箱才45升,吃的少當然跑不遠啦。
用過晚餐之后,有幾個車手聚在一起說要去看干尸。原來這附近有個尼雅歷史博物館,里面有古代尼雅居民的干尸展示,反正閑著無事,便跟著一起去湊湊熱鬧。后來發現事情不象開始想象的那么順利,由于天色已晚,博物館已經關門了,于是和看門的維族老大爺的溝通成了問題。不知道我們說漢語他能否聽懂,但我們卻怎么也聽不懂老大爺口中的維吾爾式漢語,解釋了半天都不明白對在說什么,偶爾聽懂一兩句也是一知半解。最后無奈只能請館長親自來了一趟為我們解決問題,在等待館長到來的時候還抽空欣賞了一下老大爺的小提琴演奏和民族樂器東不拉的演奏,維族人個個會彈東不拉果然名不虛傳。最后我們終于如愿以償看到了干尸,保存的很好,這得益于沙漠地區的氣候,干燥而且高熱,讓尸體很快的脫水,就象我們一個車友說的,他一路上喝了好多水,但一點沒有上廁所的意思,水分全都通過表皮揮發了。
回到賓館就睡下了,本來以為會在夢中和干尸聊聊天,結果一覺到天亮都沒有等到,又小郁悶了一下。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
北京時間7點半,也就是當地時間5點半,我們又出發了。今天我們走的是回程,也就是昨天都走過的路,對于車手們來說自然是輕車熟路了,唯一變化的是踩油門的右腳,昨天緊張了一天,今天一上車就感覺有些微痛。無奈,堅持就是勝利。一路倒還順利,只是覺得右表下落的越來越快,這是機械式油表的通病,前半箱油下的比較滿,后半箱油下的特別快。不過總算,我們順利的通過了800公里的里程牌。

但油表指針眼看就要到底線了,我和老婆對了一下眼神,馬上心領神會,向900公里沖擊!往往是越到最后關頭越容易讓人緊張,我幾乎是盯著時速表和里程表在行駛,覺得里程表怎么走的那么慢,而油表它怎么落的那么快。終于,在總里程880公里的時候,燃油報警燈亮起來了。以我們平常駕駛及說明書判斷,通常燃油燈亮起后應該還可以再行駛50公里左右,但這只夠我們行駛到930公里,離1000公里還有70公里的距離。而且出發前組織者一再的告訴我們,絕對不要把汽油燒干,否則極有可能會燒壞
汽油泵,因為汽油泵是浸泡在
油箱里的汽油中,依靠汽油來冷卻的,如果沒有汽油冷卻而空轉的話,很可能會燒掉。如果在沙漠中汽油泵燒掉的話,那就意味著車只能被拖回輪臺或民豐修理了,而且一個汽油泵價值800到900元,也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個時候我和老婆開始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到底是拼還是不拼。不拼的話跑過900公里就停車,退出比賽;拼的話就要冒著油泵被燒的危險沖擊1000公里。正在這時,中繼臺上的朋友鼓勵了我們,他告訴我們一般車在紅燈亮起后還應該可以跑80公里,勻速行駛應該可以跑的更遠,而且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也參加這次比賽的一輛
花冠車,在燃油燈亮起后還堅持行駛了100多公里,過了900公里后才退出比賽。一聽到這個消息,我們馬上又有了信心。花冠1.8的
排量都可以行駛100多公里,我們1.6的排量應該可以行駛的更遠!為了證明我們的小馬是好樣的,我們拼了!

很快,我們又經過了900公里的里程牌,我和老婆的手也緊緊的握到了一起,沖!最后的100公里是那樣的漫長,腳已經很疼很麻木了,但仍舊要牢牢的控制時速在80公里,在最后的階段這樣顯得尤為重要,時速表牢牢的指在80公里的位置,除了上下坡,上下差幅小于3公里。不知不覺,我和老婆緊握的手已經被汗濕透了,我們都在為自己,為小馬捏著一把汗。前方的路好象永遠也走不到頭,燃油報警等依舊那么刺眼的亮著,眼看著里程表一點一點的走字,950、960、970、980…… 終于,馬上就要接近1000公里了,我們臉上都露出了喜悅的表情,到了,馬上就要到了,但同時我們也都擔心不知道小馬還能否堅持走完這最后的十幾公里。終于,近了,近了,998、999、1000!!

我們終于通過了1000公里!小馬一箱油終于行駛突破了1000公里!以
千里馬45升的油箱相當于百公里油耗低于4.5升,比
廠商說明書標的5.6升每百公里還要低出1.1升,這不得不說是一個神話,千里馬的神話,在沙漠中創造出來的奇跡,千里馬的神話!!通過1000公里后,我們又一鼓作氣,繼續前行了7公里到達了最后一個時間控制點,圓滿的跑完了全程,為我們的這次挑戰活動畫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在最后的一個控制點,由公證人員為我們做了公證記錄并打開了油箱封條,出人意料的是公證員竟然要求跟我們和我們的車合影,說是只有我們這一輛紅車,比較好看,沒辦法,車太漂亮了,哈哈,這是我們這幾天來最高興的時刻了。

之后我們用救援車提供的油桶給車加上了油,終于可以痛快的加速行駛了,以不低于120公里的時速回到了駐地。后來才得之,參加比賽的6輛
大眾SDI車型都還有相當的油量剩余,還要接著進行比賽。不過后來的比賽我們就沒有辦法參加了,據說行駛的最遠的是一輛來自貴州的出租車司機師傅駕駛的一輛車,總共行駛了1952公里,這又是一個奇跡,
捷達的神話了。
這次的比賽,我們的小馬一箱油行駛超過了1000公里,這不得不說是奇跡,也許是和我們的極限駕駛條件有關吧,兩天20多個小時保持一樣的速度,一樣的姿態一般情況下不容易做到吧。但我們做到了,更重要的是證明了我們的小馬是好樣的,我為我的小馬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