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集團增勢最猛
據記者了解,“網上互動,長春汽博會”傳來好消息: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組織評選的“2004年度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已經新鮮出爐,萬向、玉柴、
曙光等汽車零部件企業位居前列,其中遼寧曙光集團公司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增勢迅猛,在此次評選中位列第13位。
來自國家權威部門的數據顯示,2003年中國汽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9290億元,其中汽車零部件銷售收入為3003億元,約占總量的三分之一。2004年汽車零部件產業實現4400億元銷售額,已經基本上與整車銷售持平。而在成熟國家的市場,零部件產值已經超過整車行業,汽車行業整車與零部件規模比例甚至達到1∶1.7。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中國零部件市場無疑成為繼整車后的又一個投資熱點領域。
據了解,遼寧曙光集團公司從1984開始從事汽車零部件的自主開發,為中國汽車行業提供專業的汽車車橋及零部件,距今已經有21年的經驗。2002年更是成功控股
黃海汽車有限公司。如今,遼寧曙光集團公司已經成為一個跨國界、跨地區的
現代化企業集團,擁有員工6500人,總資產22.5億元。
作為遼寧曙光集團公司主導產品之一的輕型汽車車橋,已經連續八年在全國輕型車橋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到2004年,曙光車橋的年產量達到了35萬支。同時,公司生產的汽車制動器、齒輪、
半軸、軸套和轉向節等汽車零部件也都在國內市場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并開始面向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銷售。
不過,目前我國的汽車零部件的發展形勢也不容樂觀。雖然國內市場增長前景廣闊,有關專家預測,到2010年汽車產銷量將達到1000萬輛,對汽車零部件的需求也會相應急劇增長。但市場全面開放,也帶來外資大量涌入。據悉,世界前五位的汽車玻璃生產商,除一家美國公司外,都已悉數進入中國市場生產,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將直面國際競爭。
此外,國內汽車零部件研發能力落后,在技術含量低的汽車電子上扎堆成團,而像遼寧曙光集團這樣靠自主研發的企業少之有少。我國的汽車核心電子部件還主要依靠進口,毫無自主研發能力可言,就連占據國內市場長達十余年的
桑塔納至今也仍有約7%的零部件未能實現本土化。
有關專家指出,業界早已達成共識,零部件業是汽車工業的基礎,沒有零部件業或者零部件業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發展汽車工業只是一句空話。此次由權威機構組織的不帶任何商業色彩的“2004年度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的評選,無疑也給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契機,讓人們看清了中國零部件的發展現狀,引起了各界對中國零部件產業的關注,汽車零部件的發展必定為振興我們汽車工業打下堅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