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市場燃油價格近來波動起伏,不斷攀升,使節能汽車落地問題更加突顯。隨著汽車消費和保有量的增加,能源與汽車消費之間的矛盾將日益激化。燃油價格的波動、攀升無論對我國宏觀經濟還是微觀經濟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毫無疑問,燃油價格的上漲將會增加汽車使用者的成本,阻礙汽車需求量的增長,可能因此使汽車制造業遭受沉重打擊,從而影響到整個產業的運行態勢和發展環境。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國機動車消耗了全國汽油總產量的85%,柴油總產量的42%。汽車將成為石油消耗增長的主要因素。顯然,如果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方針和戰略部署不進行相應調整,汽車生產設計上不采取有效的節能措施或者使用替代燃料,形成燃油危機將不可避免。
殊途同歸 一百多年來,交通運輸工具的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一直是整個技術革命中突飛猛進且最激動人心的部分,相比較而言,汽車的技術進展恐怕是最為緩慢且微不足道的。除了車輛外形臉面在不斷輪回中改變著模樣外,其內部結構,尤其是動力系統,并沒有出現什么革命性的創新或突破性的改進。
上
世紀七八十年代曾一度被寄予厚望而投入可觀的高熱效率陶瓷
發動機,今天看來已是煙消云散。電動車的研發也已經持續了近40年,但大規模、大范圍的產業化和商業化仍有待時日。雖然以電子技術為核心的各類高新技術的采用,使上世紀90年代以來,汽車的排放物總量比過去減少了大約60%,汽車的能源消耗減少了50%,汽車的安全性提高了50%,但具有革命性的突破仍然是人們的期待。
發展節能清潔汽車,一種路徑是探索針對汽車動力的完全創新,從根本上改變發動機的工作原理,以更低的能量消耗獲得更高的動力性能,類似于噴氣式飛機對螺旋槳飛機的替代。在這一路徑上,最具前景的是電動車,包括燃料電池車、純電動車和太陽能電動車等。第二種路徑是尋求對目前最廣泛采用的內燃發動機進行改造,使之性能得到較大改善。這一路徑上又有兩種思路。一是提高熱效率,力求用更少的燃料獲得更大的動力,比如陶瓷發動機的研發等;二是用更便宜、更充裕、更潔凈的動力燃料替代汽油,如使用乙醇、天然氣、綠色柴油等。此外,還有把上述兩種路徑結合起來的
混合動力電動車。
時間競賽 在節能清潔車方面,美國在數十年前就已開始嘗試,最看好的同樣是電動車。早在1976年,美國就頒布了關于研發、使用電動車的法律。從環保節能來看,電動車是最理想的,但目前與內燃機汽車相比,其效果和性能還有不小的差距。
上
世紀90年代末期,由美國政府推動,美國三大汽車制造
廠商參與的“新一代汽車合作計劃PNGV”,原來的主要目標是研發并批量生產百公里燃油消耗只有3升的所謂“超級轎車”。美國各大汽車公司和科研部門多年聯合攻關,迄今為止政府已資助約15億美元。但要實際批量生產這種幾乎接近零排放的超節能汽車困難極大,產業化前景很不明朗。世紀轉折之際,美國對這一計劃進行調整,將主攻方向確定為燃料電池車的研發。2002年的開發經費為1.27億美元,預計今年美國汽車市場將大量推出氫燃料電動車。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汽車之所以能夠迅速馳騁全球市場,使美歐老牌汽車節節敗退,其順應石油危機開發出節省燃料的產品是重要的因素之一。2003年上半年,歐盟與日本政府達成一項協議,在汽車制造領域內展開全方位的合作。而本次合作的重點是長期致力于開發燃料電池,發展燃料電池車以及
混合動力車等節能環保汽車。
從汽車制造廠商來看,像
通用、
福特等跨國汽車公司已經明確把節能與環保寫入了自己公司的價值觀,并且積極投入行動,每年的研發費用高達50億~60億美元。
盡管如今推出的節能汽車
概念車不少,但真正實現產業化、商品化,以大規模取代現有內燃機汽車的前景尚不明朗,難以清晰地列出全面替代的時間表。持續行駛、加速性能、能源轉換等技術性能不盡理想阻礙著電動車和混合電動車的普及,更大的困擾是高昂的制造和使用成本。乙醇等替代燃料同樣存在著技術性能和普及成本的障礙。現在看來,各汽車廠商正在從節能、舒適、安全、環保等方面為改變傳統汽車的面貌進行爭奪激烈的賽跑,誰能在節能清潔車產業化和商業化方面盡快取得突破,無疑誰就能夠獲得巨大的市場優勢。
王者之戰 從我國汽車工業和汽車市場的發展態勢上看,節能和環保是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面對的重大問題。因此,從國家利益和產業戰略來考慮,政府應當抓住當前的機遇,及早把節能清潔車作為重點突破方向。是全力發展電動車,還是利用豐富的農作物資源發展乙醇等替代燃料,急需進行深入細致的戰略研究和可行性論證。
一旦選準突破方向,政府可以借鑒美國經驗實施PNGV計劃,聯合國內大型汽車制造商,確定重點發展目標,集中資源和力量進行專項攻關,并一舉獲得自主品牌。同時,適時制定相關政策與法規,從生產和使用兩方面對新型節能汽車實行鼓勵。例如,出臺包括征收燃油稅在內的節油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汽車、對重點汽車制造
廠商進行補貼資助等。另外,在車輛消費稅、
車輛購置稅、過路過橋費、停車費等方面也可以對節能汽車予以減免稅費等傾斜。
另一方面,我國汽車制造廠商應該以節能與環保作為其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幾家國內大廠商,應當透過當前火爆的汽車市場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把開發節能汽車看成是獲得自主品牌,取得市場優勢的戰略行為,通過相互間的合作互動和優勢互補,一舉跨入世界先進制造商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