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華晨方面的理解,輕客市場本身就是比較邊緣化的市場,“金杯海獅的銷量多也多不了多少、少也少不到哪里去,但目前確實是華晨的支撐。”華晨一位員工對記者表示。
M2:華晨的底牌?
華晨破局的希望,還在轎車。而這張底牌,就是預計今年10月上市的M2。
“M2(駿捷)上市后,一定要一炮打響。”華晨金杯研發中心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對現在的華晨來說,駿捷能否成功,已經是背水一戰。
按照華晨金杯研發中心方面的說法,M2的開發歷時數年,積累了M1(尊馳)所有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從產品規劃上來看,根據華晨的產品規劃,下一代車型M3是跑車,將在2007年左右上市。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兩三年之內,華晨用以主打轎車市場的產品就只有M1、M2兩代車型以及其后續改進產品。這也同時意味著,M1和M3的市場銷量注定不會很大的情況下,M2就將在未來數年時間內為華晨肩負開拓市場的重任。
從另一個角度看,產品開發速度過慢已經成了制約華晨發展的瓶頸。
這也可以視為仰融“花錢買技術”思維留下的后遺癥。據記者了解,一般成熟汽車公司的研發中心一般都要掌握三個階段的車型技術:包括概念設計、開發中、開發完成上市。剛剛上市的車型,往往都是汽車公司研發中心至少提前三年時間進行研發的。這樣邊研發、邊投產,如此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產品梯隊。
而從去年開始,華晨金杯才著手做這樣一個產品梯隊的建設。“目前市場上產品的斷檔,正是研發上先天不足所造成的。”研發中心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
讓人看到希望的是,華晨正在著手一步步解決目前這種產品資源不足的局面。
記者最新了解到華晨金杯在產品研發方面的規劃是,從今年開始,華晨預計將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一個完整產品梯隊的建設。未來希望能把每款車的開發周期縮短到一年甚至10個月的時間,從而避免車型開發周期過長、產品青黃不接、錯失市場良機的教訓再次發生。甚至在2008年或者2009年,華晨金杯還希望能夠批量生產自己開發的A級車。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仰融時代給華晨留下的這個C級車平臺,對一個沒有多少積累的汽車企業來說,顯然太難消化了。大批量上市A級車顯然才是華晨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
但是對現在的華晨來說,最重要的是市場和經銷商能否給予華晨足夠的耐心和時間。
記者得到的一個未經華晨官方證實的說法是,M2(駿捷)將在今年10月6日正式投入市場。但是至今年年底,將只有200輛現車投放市場。
對華晨的200余家經銷商來說,2005年可能注定將是等待的一年。而經歷了人事調整、攜新款產品重拳出擊的“新華晨”,能否給市場一個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