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車市場的群雄突起,使進口車和自主品牌車遭受了“上壓下打”。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進口汽車高層論壇上,相關專家表示,進口車排量超過3.0L的比重激增,而自主品牌車的增長部分則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A級以下。
在會議上,商務部機電產品進出口司副司長張驥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今年前11個月,共許可進口車11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7.9%。其中,增量部分主要集中在3.0L排量以上,該區間的進口車有34146輛,同比增100%;而1~1.5L排量區間的進口車僅為292輛;1.5~2.2L的進口許可為1.89萬輛,雖然也有所增長,但增幅僅3.3%;2.5~3.0L排量區間的進口許可為3.65萬輛,同比增30%;處于中級車“黃金排量”的2.2~2.5L區間,共獲進口許可20680輛,同比下降32%。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部長徐長明公布的數據則表明,今年1~11月份,自主品牌車雖然取得了較高增長,但主要集中于A級以下的低端市場。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份,奇瑞汽車銷售167427輛,同比增長112%;哈飛銷售43005輛,同比增長56.5%;天津汽車銷售174486輛,同比增長54.2%;江淮汽車銷售28978輛,同比增長31.7%。
但從自主品牌車在各級別汽車中所占的市場份額看,主要集中于A00級和A0級市場。其中A00級別中,自主品牌車占54.3%;在A0級中占50.6%,但在A級中僅占5.6%。
業內人士認為,進口車和自主品牌車的表現,主要受制于今年中級車市的變化。對進口車而言,越來越多的中高級進口車已經國產,使其車型受到限制只能“往高端走”;而對于自主品牌車來說,除了其本身的定位主要在中低級市場外,中級車市場競爭力的加強,也使競爭級別進一步下探,以中級車凱越、伊蘭特為例,目前價格不過10萬元,已經達到了A級車的價格水平。
事實上,在中級車市場也已“容不下”進口車和自主品牌車。雖然中級車是今年乘用車中增長最快的一個市場區間———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的最新資料顯示,2005年上半年乘用車整體保持增長態勢,同比約為14.05%,而中級車的同比增長則達到了32.83%,遠高于平均增長水平———但這一市場已經進入了空前的“戰國時代”,君威、蒙迪歐、帕薩特、馬自達6、天籟、豐田銳志、現代NF、新帕薩特2.0增值版,以及將于明年上市的廣州豐田佳美,已令其成為2005年降價空間最大的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