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公共安全,是一個成熟企業所做的必然選擇。盡管召回對于企業而言,意味著巨大的成本付出,然而市場經濟也是誠信經濟。從已實施召回制度多年的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情況看,汽車企業對缺陷產品召回,特別是企業對有缺陷的汽車產品的主動召回行動,不但不會影響企業在公眾中的形象,反而還會提升企業的信譽,給消費者和全社會留下誠實守信的美名。
公共安全至上,不僅限于制訂法律,更應重在執行。對于這樣一個新鮮事物,無論是召回的具體實施者--企業,還是召回的監督管理者--政府,都要經歷一個磨合期。但是只要遵守公共安全至上的準則,我們有理由相信這部法規的成功實施將為消費者編織一張安全網,為企業打造一塊誠信牌,為政府形象增添一抹新亮色。
新聞背景:缺陷汽車召回案例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指按照主動召回或指令召回的程序,由缺陷汽車產品制造商(包括進口商)選擇修理、更換、收回等方式消除其產品可能引起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缺陷的過程。目的是糾正和消除該產品在設計、制造、銷售等環節上產生的缺陷,消除缺陷產品對公共安全產生的威脅,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世界知名汽車企業都曾發出缺陷汽車召回通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提供了發生在2003年的缺陷汽車召回案例。
2003年5月,福特汽車公司召回1999年到2000年推出的43459輛林肯Continental型汽車,原因是汽車安全氣囊可能會不正常彈出。
2003年5月,通用汽車公司召回2003年推出的44653輛中型運動型多用途車,以更換可能會斷裂的問題制動管。
2003年4月2日,日本三菱汽車工業株式會社在東京宣布對其在日本國內及海外市場的太空車(Space Wagon-N84型)實施免費召回檢修。該車型召回檢修的原因是由于前輪制動軟管的固定位置不當,導致制動軟管發生扭曲。在此狀態下反復操作轉向時,會使制動軟管末端產生較大應力,最嚴重的情況有可能導致制動軟管龜裂、制動液滲漏、制動力下降。
2003年2月19日,德國大眾宣布,他們將在全球召回85萬輛汽車,其中包括在美國召回的53萬輛,以更換2001、2002和部分2003款車型的點火線圈。這些車型的發動機已發現有高于正常的故障率。這些有問題的發動機包括帕薩特W8、所有搭載2.8升VR6發動機的大眾轎車和奧迪3.0升V6轎車。(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