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因汽車產品質量問題不能正常行駛或不能行駛的,修理者應當提供現場修理,或者提供合理的拖運費。每次修理占用時間超過3個工作日的,從早到晚者應當負責為消費者提供備用車,或者由修理者與消費者協商后給予消費者合理的費用補償。
第六,按照本規定退貨的,銷售者應當負責為消費者免費按發票價格一次退清貨款(貸款購車的,銷售者應當按合同約定一次退清貨款),但應減去消費者使用該車產生的合理折舊。
免責規定
“三包”也規定了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不承擔“三包”責任的范圍。
(一)整車產品用于出租、租賃或者其他經營目的的,自從事經營活動之日起喪失本規定的“三包”權利。
(二)非產品質量原因發生交通事故而造成損壞的。
(三)無有效發票和“三包”憑證,又不能證明其所購整車產品在“三包”有效期內的。
(四)發生故障后,未征得銷售者或修理者同意,自行處置致使損壞擴大的損失。
三包草案有利汽車生產商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的“三包”由于充分征求了生產企業的意見,與歐美有關法規相比,對企業還是有利的,如沒有規定“不能判明的原因的故障必須先免費修理好”。也沒有規定“質量檢驗或鑒定的費用生產企業先墊付”。折舊按每行駛1000公里扣1%的車價計算;退貨、換車標準也比國外寬松很多。因此很可能幾年后,再出臺一個新的更有利于消費者的“三包”規定。
進口車用戶權益沒有得到保護
此外進口車質量糾紛依然是難點。許多進口車的設計不符合中國人的使用和駕駛習慣、不適應中國的路況、不能用國產的油料,以致由此曾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但面對消費者的質量質疑,一些國外汽車公司還會以駕駛操作不當、中國路況差、油質不達標等理由搪塞敷衍、開脫責任,但三包草案對此沒有專門的規定,將致使一些消費者維權艱難。
相關文章鏈接:有車族煩惱:新車難退換修車挨宰汽配真偽難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