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專家認為油價狂漲令國民財富溢出上千億元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指出,今年油價上漲已經導致國民財富凈溢出達到上千億元,高油價在增加居民消費支出的同時,也加大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牛犁介紹說,石油是中國單一商品最大的逆差項目,漲價因素明顯增加了外匯支出,今年估計中國將進口約1.3億噸,約合10億桶原油,預計每桶油價將上漲15美元左右,全年外匯支出就要多付150億美元,也就是說,今年單純由于漲價因素,相當于1200億元人民幣的我國國民財富轉移到產油國和石油商手中。
不僅如此,高油價正在大大增加居民消費支出。調查資料顯示,1999年我國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汽車僅為0.34輛,到2004年已達到2.2輛。
目前,全國家用轎車保有量已達到780萬輛,按照年均行使1.5萬公里,百公里平均耗油9升估算,一年就要燒掉上千萬噸汽油。因此,未來石油與生活消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
成品油是否與國際接軌發改委左右為難
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對于在目前油價不斷沖高的環境下,我國成品油價格機制為何遲遲不與國際接軌的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回答說,這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他以出租車行業為例給大家分析這個問題。價格上漲以后,將會給出租車行業造成很大的壓力,現在有些城市已經做了補貼,如果油價調整到位,就會在目前價格的基礎上做大幅度的上漲,那出租車必然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這樣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調高出租車的運行價格,現在是每公里1.6元,可能要調到2.6元。但是,如果調到2.6元以后,坐出租車的人肯定要減少,出租車行業肯定會受到打擊,出租車司機的收入肯定會減少甚至下崗。
張國寶說,如果采取補貼的話,這個補貼也是巨額的,油價差距越大,補貼的就越多。
對有些特殊行業來說,油價與國際接軌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張國寶說,對農業來講,有拖拉機、收割機、排灌,都需要油料,如果油料上漲以后,必然增加農業種植的成本,每斤糧食的種植成本提高以后,能不能繼續維持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如何對農民進行補貼?這不是個簡單的問題,即使有錢,補到哪個環節去才最公平合理,如何對此進行監管,不產生漏洞,也需要復雜的設計。
另外,軍隊用油,輪船、飛機、坦克、汽車都要用油,這些油完全要靠國家財政撥款,油價上調以后,財政的支出結構也肯定要進行調整。所以,這一系列調價并不是簡單的問題,需要經過周密的、慎重的思考來作出的一個決策。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在談到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時認為,我們要既與國際接軌,又保持國內價格相對穩定這兩個原則不會發生改變。
他說,強調與國際接軌,是因為我國有部分原油需要進口,國內油價必然受國際影響;但是另一方面我國又自己生產一大部分原油,而我國的整體物價水平并未與國際接軌,所以,國內價格又不可能調整到與國際價格完全一致。
環保總局:限微政策必將退出舞臺
一邊是油價高企,一邊是種種政策限制——備受消費者青睞的小排量汽車最近喜憂參半。
業界、媒體和政策層面近來也因此而展開了一次次的辯論:在油價高居不下的背景下,小排量汽車受限是否合理?各地、各相關部門是否該給耗油量小且環保的小排量汽車更多平等的發展機會?小排量汽車到底值不值得推廣?……嘈雜的爭議聲莫衷一是。
昨日,國家環保總局科技標準司負責人趙英民首度代表該局正式表態:隨著“節能”、“環保”的概念日漸深入人心,加上我國汽車質量和技術水平不斷的提高,“限微”的政策必將會退出歷史舞臺。
發展小排量車有益環境保護
趙英民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般來說,小排量汽車的體積一般都比較小,在停車方面能節約不少土地資源;而更為重要的是,小排量轎車在油耗方面要比一般型轎車節約得多,運行同樣里程,小排量轎車每年可節約油耗30%50%.這位負責人指出,由于小排量汽車油耗低,在同樣技術水平下,其排出的污染物也必然少,尤其是和油耗成正比的作為溫室氣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大大低于較大排量汽車。
那么,“小排量”是否就能與“低污染”劃等號呢?趙英民強調說,盡管小排量汽車具有節約能耗、相對排放量少等多方面優勢,但是小排量汽車并不等于就是清潔的低污染汽車。
他說,如果小排量汽車的質量很差,采用的技術水平很低,也同樣可能成為高污染的臟車。根據環保部門的監督檢測,在小排量的低檔汽車中,排放穩定性和耐久性超標的比例大大高于中、高檔車輛。這表明汽車廠商在過度追求低成本的情況下,忽視了應該保證的、影響公眾利益的汽車性能。
“我們雖然鼓勵發展能耗低的小排量汽車,但并不鼓勵發展安全性能差、排放污染嚴重或耐久性不好的劣質小排量汽車,而是要鼓勵發展高質量、低污染、低油耗的小排量汽車。”趙英民說。
汽車不應以排量論短長
“排量大小并不反映車輛質量好壞、技術水平的高低以及安全性能、使用性能和排放性能的優劣。”對于公眾對于排量和汽車性能兩者關系的種種誤解,趙英民也提出了科學的意見。
他說,近年來一些汽車公司紛紛推出小型或微型轎車,在安全性、舒適性到駕駛性能、排放性能都同樣是非常優秀的。可見小排量汽車并不是“劣質車”的別名。“不過,要想扭轉其公眾形象,摘掉黑帽子,有待于汽車工業的努力,開發出更多大眾所期待的低油耗、低排放的經濟型汽車。”
“并非所有大排量汽車在各種性能上都十分優秀,不少低檔的車輛恰恰也就是大排量的。”趙英民還毫不客氣地指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限微”是不夠科學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