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禁止經銷商大幅度降價”的條款是否經得起推敲,市場協會的本意是要反對價格壟斷。
由北京市市場協會制定、將于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汽車銷售自律規(guī)范》(討論稿)(以下簡稱《規(guī)范》),其討論稿11月初一出現就觸及眾怒。爭論的焦點是有關“禁止經銷商大幅度降價”的規(guī)定。新浪網就此的調查表明:75%的消費者投票表示“不贊成”。
“雖然這是有關于‘禁止經銷商大幅度降價’的條款,但事實上,《汽車銷售自律規(guī)范》并沒有想操縱市場價格、達成經銷商價格聯盟的意圖。”北京市市場協會副會長、汽車流通協會會長盧錦華頗為委屈。
《規(guī)范》共六章,每章20多條。盧錦華說,其實“禁止經銷商降價”的內容只占據整個規(guī)定的2/3,本意并非促使經銷商形成價格聯盟,而是要保證經銷商合理的最低利潤,打擊不正當競爭。而所謂不正當競爭,根據法律規(guī)定,是指低于成本價銷售。
顯然,價格聯盟又一次被提及的根本原因是汽車利潤進一步走低。商務部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汽車銷量增長的同時,2005年一季度汽車行業(yè)實現利潤總額80.39億元,同比下降57.66%,下降額為109.49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汽車行業(yè)利潤下降48.8%,下降達206億元。
毋庸置疑,利潤下滑使處在市場鏈條最下游的經銷商不得不再次背水一戰(zhàn)。北京現代一家4S店銷售經理直言:“即使市場再不景氣,任何機構、任何組織試圖結成價格聯盟進行價格壟斷的做法,注定都是竹籃打水。”
協會的尷尬
北京市市場協會掛靠在北京市工商局旗下,目前有190多家汽車經銷商加入,約占北京市經銷商總數量的1/5。
目前,全國來看,北京汽車市場競爭最為激烈。來自北京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汽車市場銷售量達到27.57萬輛,預計北京今年汽車總銷量將突破35萬輛。但是,從上半年的整體銷售收入來看,卻減少了6.5億元。“由此可以看出,經銷商的壓力明顯加大。”盧錦華說,“一些經銷商只能放棄銷售利潤,甚至把廠家給自己的返點都讓出去了,這是不正常的。對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不利。”
“維護行業(yè)正常發(fā)展”正是《規(guī)范》制定的初衷。
《規(guī)范》遭到圍攻置疑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行業(yè)協會本身并不具有監(jiān)督職能,也就是說,即使有經銷商大幅度降價,行業(yè)協會也無權對該經銷商進行處理。
“從根本上說,行業(yè)協會是社團組織,只能從道義上提出一種倡議。”盧錦華解釋說,“但我們也并非完全不能監(jiān)督,對于特別出格的經銷商,我們可以通過媒體曝光進行監(jiān)督。如果經銷商的行為涉及不正當競爭,還可以向工商部門舉報。”
經銷商趙經理則認為,盧的說法并不能完全執(zhí)行,因為率先降價的經銷商肯定希望媒體宣傳,市場協會借助媒體無疑會幫該經銷商的忙,而同時汽車行業(yè)遠沒有達到“不正當競爭”的局面。
第二個原因是,禁止經銷商大幅降價,“大幅”該如何定義呢?
盧告訴記者,在原始稿中,標注了“大幅度降價”,即降價范圍不能超出廠家價格的20%,但在討論稿中把這條刪去了,因為考慮到我們并不是價格的制定者。
無論“禁止經銷商大幅度降價”的條款是否經得起推敲,市場協會的本意是要反對價格壟斷。“即使是廠家,也沒有權力決定市場價格。三四年前,很多廠家公布價格的時候,都說是‘銷售價格’,而現在大家都叫‘市場指導價格’。”盧說,“價格最終還是由市場來調節(jié)。我們不希望汽車市場有一個剛性的價格,而這種情況事實上也不可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