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當然不能缺席中國自主混合動力汽車的標準。”上海華普汽車董事長徐剛用手一揮。剛剛接待完客人的徐剛坐在記者面前顯得有些疲態,但是當記者提醒說,12月15日是豐田普銳斯(PRUIS)下線的日子,徐剛瞬間就恢復了神采。
12月16日,在《中國汽車顧客滿意度調查》測評專家組來到華普汽車的時候,徐剛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專訪。
拷問混合動力國家標準
12月15日,豐田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正式宣布下線,以參考豐田混合動力標準的國家混合動力汽車標準也將出臺,這使得目前正積極投身混合動力汽車研發和生產的自主品牌廠家如鯁在喉。
“我們可以參考國外成熟技術和標準,但是我們國家自己的標準必須要有自主品牌的公司來參與。”徐剛對國家標準可能傾向豐田標準顯得很難理解。目前,上海華普汽車正在聯手同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參與混合動力研發。“三流的企業做制造、二流的企業做研發、一流的企業做標準。我們在IT和其他行業已經吃了很多虧,我們不能讓汽車行業的未來科技繼續重蹈覆轍。”徐剛說。
在大多數國內汽車企業仍在謀劃發展新混合動力能源車型的時候,跨國汽車巨頭已經在搶灘國內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上海交大汽車工程研究所教授殷承良表示:豐田混合動力車的國產計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更想利用自己的混合動力汽車標準影響中國,從而達到獲取更多利益的目標。殷承良認為,標準之爭不僅代表著市場準入的許可,其背后更隱藏著巨大的利益之爭,“在混合動力汽車領域,很多技術都屬于專利產品,也就是說,一旦政府制定的標準出現技術傾向性,那么,這將意味著國內廠家將為此支付相當巨大的專利費用。”
對于過多借鑒豐田混合動力標準,國內汽車公司反對之聲不絕于耳。不久前,長安汽車董事長兼總裁尹家緒對此表示:目前,混合動力汽車技術處于成熟和發展期,國內外在資金投入和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等方面有相當的差距,國家更應該從戰略高度重視混合動力汽車的標準和法規建設,在新一輪的混合動力汽車技術沖擊面前,為我國稚嫩的混合動力汽車產業保駕護航。
“我贊同尹總的觀點,我們自己國家的混合動力汽車,必須要在發展中形成,不同階段設置不同標準,促進自主品牌的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徐剛說。
自主混合動力艱辛之旅
“豐田在混合動力技術引入中國方面,已經大大占據了市場先發效應。但是這種標準導入之后,是否會扼殺搖籃之中的國產混合動力汽車?”徐剛質疑說。目前,與豐田相比,本土汽車廠商在沒有成熟的技術保障、沒有雄厚的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同樣高調地宣稱開發、量產混合動力汽車,此時本土汽車廠商步子顯得尤為艱難。
目前,在汽車替代燃料技術中,有以豐田、本田和福特為代表的混合動力技術,還有以通用汽車和戴-克等公司聯合開發的氫動力技術。“混合動力技術從目前的技術手段來看,是比較可以商用而且現實的技術。”徐剛指出,“但是無論哪種技術,目前在國內的發展都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