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在豐田工作的經歷,服部悅雄說:“豐田在中國有過輝煌的歷史,現在雖然不理想,但是已經看到了一點點發展的希望。雖然對我來說不那么理想,我希望看到年輕的日方和中方的一代,真正創造出中日合作的、新的一個豐田。如果在我活的時候能夠看到,我就能夠死而瞑目了。” 在服部悅雄辦公室的茶幾上,放著一個綠色的老款解放卡車模型。 正是這個小小的車模“泄露”了主人的身份——作為豐田中國事務所總代表、豐田中國投資公司總顧問,自進入豐田開始,服部悅雄一直就負責豐田的中國事務,前后時間長達30多年。 在豐田皇冠轎車正式國產之際,服部悅雄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獨家采訪,講述他在中國的經歷,并透露出鮮為人知的中日汽車合作史。領著中國人第一次走進豐田 服部悅雄在豐田的經歷,幾乎和豐田與中國交往的歷史同步開始。 1972年,服部悅雄進入豐田公司。也是在這一年的9月,受豐田方面邀請,中國第一個赴日汽車考察團訪問豐田。訪問期間,服部悅雄陪同考察團參觀了當時日本的11家汽車公司。 “我陪同這個代表團整整在豐田集團考察了一個月,并且花半個月時間安排考察了日產、本田等其他日本企業。那是中日兩國汽車工業正式開始交往的起點。我領著中國人第一次走進了豐田。”服部悅雄回憶說。 也就是在豐田考察期間,中日兩國恢復邦交正常化。服部悅雄和中國考察團的代表在一起,在豐田總部觀看了日本的第一次衛星轉播,看到了周恩來總理和田中首相在北京國際機場握手的場面。 1978年,一汽集團公司的20人研修團來到豐田,服部悅雄陪同進行了一個半月的研修交流。同年底,豐田的7人代表團也來到長春回訪,對當時的解放卡車和紅旗轎車提出了診斷和改造方案。 1981年,服部悅雄陪同“豐田生產方式”之父大野耐一,到一汽進行現場指導,并建立了兩條示范生產線。這是豐田的“精益生產方式”第一次引入中國。 20世紀80年代末期,在服部悅雄的提議下,豐田出資12億日元在沈陽開辦了一個學校——沈陽金杯豐田技工學校。至今該學校已從豐田獲得接近20億日元的支持。學校從第一期招生開始,每年都有八九位日本專家在學校常駐指導技術,所有的教職員工都到日本進行培訓,為中國培養了大量人才。 20世紀90年代初期,豐田和首汽公司合作開辦了首汽豐田駕駛員培訓學校。 “說豐田不重視中國市場,是一種偏見。”服部悅雄說,“中國是豐田的重點戰略市場,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豐田是最早和中國汽車界來往的,也是中國市場最早的先行者。” 服部悅雄所指的就是豐田的皇冠車型。從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中國大城市的馬路上跑得最多的進口車就是皇冠,最高的年份進口1萬輛。20多年下來,皇冠累計進口達到13萬~14萬輛。 “因此,‘豐田遲到’的說法是不了解事實的。”服部悅雄反復強調。個人出面促成“天一重組” 2002年,服部悅雄迎來職業生涯的頂峰。8月29日,一汽與豐田30年來的交流合作終見成果:在中日建交30周年之際,一汽與豐田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而在這個過程中,服部悅雄起到了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甚至促成了當時國內汽車界的最大重組——“天一重組”。 回顧這段經歷,服部悅雄說:“此前,豐田與天汽合作比較多,而我個人與一汽等國內大企業的領導很熟。2001年,一汽有關領導有意接觸天汽方面的負責人。我當時并沒有得到總公司的授權,豐田方面也沒有出面。我個人覺得,天汽的發展遇到了很多困難,不重組的話活下去會比較困難。加上一汽和天汽的地理條件、人文文化比較接近,一汽的實力足夠雄厚,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我決定竭盡全力促成這件事情。”
[1][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