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令9月1日起實行,“黃標”車主:生產廠家有無責任改造舊車
9月1日起,30萬輛高排放機動車將在東西長安街、平安大街和廣安大街上限行,11月1日起,這些車輛將不能進入二環主輔路。此次限行的車種是19座以下黃色環保標志載客汽車,簡稱“黃標車”。記者從權威部門了解到,此次限行涉及機動車約30萬輛,城八區內共13萬輛。
二手“黃標”車賤賣
昨天,記者在南四環最大的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見到,一輛上周還標價14萬的1995年產黃標本田雅閣現在只能賣12.5萬元,但還是鮮有人問津。銷售人員無奈地說:“少賺點也比砸在手上強。”
在舊車市場,記者發現,對黃標車感興趣的買主大都是來自河北、東北等地的客商,“黃標車只是在北京限行,外地還沒有這么嚴格的規定。”經營舊車的許先生說,“北京只有郊區很少進城的人才來打聽黃標車,圖便宜唄。”
高價換取環保標志
據了解,有些車況好的黃標車經過治理,尾氣排放檢驗合格,也可換取“綠色環保標志”。但二手車商張經理告訴記者,“一輛1998年產的奔馳黃標車,裝一個原廠三元催化器得花6萬元,除了車迷發燒友,誰能把全部‘洋舊車’都配齊‘三元’呢?每輛車增加六七萬的成本,這車我還賣給誰啊?還不如買輛國產新車呢!就算普通車也得花三千多。”鄭先生1997年花17萬元買的韓國大宇車,哪兒都沒有安裝三元催化器的地方。他失望地說:“我們家就住二環內。我這大宇車機器不錯,外觀也好,裝不上‘三元’不就廢了嗎?”
工薪族買夏利練手
在距離舊車市場不到一公里的北京中建天利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記者發現:與舊車市場的反應不一相比,這里的銷售卻很火爆,提新車的人每隔幾分鐘就來一撥。
售車經理告訴記者,黃標車限行消息傳出后,許多原本想先買輛三五萬元的舊車練手的工薪族,最近都更青睞同等價位的經濟型轎車,“公司庫存的幾款夏利車銷得都挺快,高檔點的車雖然要八九萬,也有不少人來買了,這里每天都能賣出一二十臺新夏利車。”
改造舊車由誰負責
李先生本人是某大汽車銷售公司的老總,他買過黃標車,也賣過黃標車,自己正開著一輛黃標車。新規定出臺后,他說:汽車要發展,但不能忽視環保,作為汽車專業人士,我對環保部門的新規定雙手贊成,但我有疑問:
“第一,這次黃標車限行涉及30萬輛車,事前有沒有搞過聽證,要不要聽證?
“第二,汽車改造環保達標的產生的費用,該不該都由車主買單?當初車主買車時環保部門還沒有類似的規定,現在車輛沒到使用壽命,加裝環保組件,動輒三四千,有的進口車還沒地方裝,環保部門是否也該承擔因為規劃不合理、措施不到位的責任,并分擔部分改造成本。
“第三,美國對出廠的車規定有10萬英里的排放保證期。如果在排放保證期內,出現大批量的排放不合格,那么政府會命令汽車制造廠召回,而不是找用戶進行改造。歐洲的新車經過認證上路,購買后無須檢驗就被認為是合格的。生產過黃標車的廠家,有沒有責任幫助政府和市民改造舊車?”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