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金融報》報道:
凌風
近一兩年,服務一直是國內眾多汽車廠商吸引用戶的眾多法寶之一。
但隨著中國入世,中國汽車產業的本土化服務優勢將受到了國外汽車集團完善服務體系的巨大沖擊,如何使自己的服務再上一個臺階已經成為眾多汽車廠商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在當今的汽車消費市場上,消費者普遍反映,在汽車質量糾紛中消費者的權益被漠視被踐踏、消費者無助甚或無奈的“弱勢地位”凸現無遺。
按道理講,包修應該是商家、廠家最基本的責任,但實際上對許多質量問題,經銷商和廠家往往來回“踢皮球”,并和消費者打“疲勞戰、消耗戰”。
至于訴諸法律,由于舉證方面的難度,消費者往往很難打贏官司,即使獲勝也往往得不償失。然而汽車畢竟是一種消費品,并且正在逐步進入家庭,隨著其普及面的增大,國內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不斷成熟。消費者在汽車質量糾紛中所處弱勢地位必將得到改變。
面對汽車產品服務的要求,廠家不同的觀點反映的是不同的市場觀念和消費者觀念,也是企業經濟實力的體現。廠家只能靠產品質量、靠服務去贏得消費者、贏得市場。
消費者是上帝雖然是國內廠家商家的口號,但有時這也僅僅是一句口號而已,在很大程度上這只不過是一種良好的“社會愿望”的體現,并非所有的廠家都能不折不扣執行之準則,因為廠家、商家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社會利益只是退而次之,廠家的經濟行為必須有“自律”及“他律”的雙重約束。
業內人士預言,在汽車服務業連鎖店肯定會唱主角。
隨著日本最大的汽車服務用品連鎖企業澳德巴克斯、黃帽子株式會社以及全球最大的汽車快修連鎖企業———美國AC德科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將給目前中國汽車配件企業和眾多不成規模的零部件零售商帶來強大的沖擊,該市場也必將因外資的注入而面臨重新洗牌。
我們已站在新的歷史起跑線上,汽車消費主體的轉變必將帶來消費模式的重大變化,售后服務的重要性在汽車銷售中將表現得淋漓盡致。面對汽車服務貿易這一巨大商機,中國汽車業應該有所作為。
[1][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