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通用把在中國取得成功看得很重。相比最近流行的中國汽車制造業產能過剩的論調,通用對中國的汽車市場潛力則充滿了雄心。
從東北的金杯通用到西南的上汽通用五菱;從上海通用到在中國專事設計研發的泛亞汽車技術中心,通用汽車在中國的“謀兵布局”寓意深遠。日前,就國內汽車業的熱點問題,《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采訪了通用汽車中國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墨斐和首席法律顧問夏尊恩。
借鑒車型與整車抄襲有本質區別
《國際先驅導報》:奇瑞QQ被指責模仿上汽通用五菱引進的新車型SPARK,早先其他一些中國汽車公司也被指責模仿其他外國公司的車型。不過,不少國家如日本汽車行業巨頭也是在學習中不斷強大起來的。通用汽車如何看待中國汽車制造商模仿學習國外公司車型的現象?
夏尊恩:SPARK是上汽通用五菱在通用大宇Matiz平臺上生產的。我們對相關車型進行的有關調查結果,使我們對此表示嚴重關切。我想指出的是,借鑒他人車型與整車抄襲有本質區別。
在汽車工業發展史上,的確存在競爭對手相互研究對方車型,提高自身的情況。但借鑒他人車型的局部優勢來改進、創新的做法和整車抄襲不同,后者是對知識產權的公然侵犯。我們堅信汽車研發絕非短期可為,從市場研發和產品發布,一個汽車開發項目要經過10多道工序,SPARK車原形Matiz第一代和第二代產品的開發共用了51個月的時間,研發總費用達1.3億美元。通過支付技術轉讓費等正常途徑來獲得他人的技術,是商界的基本準則。如果一家公司以破壞知識產權規則的非常手段,來進行低成本競爭,那對遵守規則的市場參與者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能允許的。
汽車工業的發展不是依樣畫葫蘆學來的,如果采用模仿抄襲的手段,則很難學到汽車研發及材料、動力、承受力等方面的核心技術,也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這不是汽車工業成長的正確道路,只會影響汽車業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