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心態(tài) 不久前,
上海大眾又傳出
POLO欲停產之事,雖然上海
大眾對此消息極力否認,但業(yè)界認為,POLO在中國市場的失利,已經讓這吃慣中國市場暴利的大眾汽車嘗到苦頭,應該能感受到來自中國消費者的決定。
但來自大眾的聲音仍然充滿了老大的心態(tài)。除了一味強調POLO是款如何如何的好車以外,還把原因歸咎為中國消費者不成熟和“在中國推出POLO是個錯誤的決定”。顯然,POLO固然降了價,但是大眾方面對中國汽車市場的走勢認識的錯誤判斷和貪圖暴利的心態(tài)仍然沒有調整到位。
大眾方面認為在中國推出POLO是個錯誤決定的原因在于中國消費者不識貨。“其核心價值在高科技設備和精良的制造工藝。德國大眾以為中國消費者的用車體驗和其他市場沒什么兩樣,在中國市場的疲軟表現(xiàn)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暢銷形成鮮明的對照。這種奇怪的反差讓造了幾十年車的德國人頗為困惑!”
的確,沒有中國人否認POLO是款好車,但是,各國各地風土人情各不相同,憑什么只要有高科技設備和精良的制造工藝,就一定會暢銷呢?深層次表現(xiàn)出大眾方面對中國消費者的一種歧視:過去二十年,
桑塔納和
捷達不是一直暢銷嗎,那么,大眾為中國消費者拿出一款更好的汽車了,你們怎么能夠不喜歡呢?
當然,大眾方面認為在中國推出POLO錯誤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現(xiàn)在POLO的價格已經降到讓大眾方面很是心痛的地步了。大眾方面拿出中國現(xiàn)在的價格與歐洲和澳洲市場相比較,指出中國的價格已經低于國際市場20%,是“真正的降到位了”。
其實,造過幾十年車的大眾方面何嘗不知道,價格到底應該由誰來做決定。現(xiàn)在市場上不到十萬元的價格,已經低于大眾調整后的價格4000元左右,這就是一個明顯的市場信號。何況自從在中國市場推出以來,POLO的價格就被認為偏貴。而且,隨著其他后進入中國市場的廠家推出車型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POLO的問津者自然越來越少。
一汽大眾董事長竺延風作客央視對話時,正是大眾得意之時,臺下嘉賓談起老三樣的
捷達價格偏高時,董事長微笑著反問,既然賣得出去,為什么非要降價呢?一時間嘉賓無語。現(xiàn)在輪到大眾自己被問了,既然賣不出去,為什么不降價呢?
據(jù)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消息,大眾汽車集團日前正式宣布重新調整集團中國業(yè)務結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作為統(tǒng)一管理中國業(yè)務的一級組織機構取代原亞太區(qū),直接向大眾汽車集團全球董事會負責,承擔更多的管理職責,行使地區(qū)總部職能。
然而,事實上大眾最急需調整的并不是中國的業(yè)務結構,而是其在中國的老大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