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鋼材市場和鋼鐵生產原料市場價格產生“火山噴發”式的上漲,是自上
世紀70年代以來最猛烈的一次,出現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鋼鐵生產原料的嚴重短缺狀況。現在全球性生產原料的供給短缺已經涉及到廢鋼、生鐵、鋁、鐵礦、煤炭等一系列與鋼鐵生產有關的原料和燃料。來勢洶洶的鋼材上漲之風,狂卷全球汽車制造業,就在過去的短短一年多內,鋼價的上漲幅度竟高達30-40%,而且高價位徘徊倨高不下。
鋼材漲價 車業景氣度將低于去年 鋼材市場和鋼鐵生產原料市場價格產生“火山噴發”式的上漲之害,汽車業受影響較大肯定首當其沖,此外波及到與之上下游了相關行業的原料危機-無一例外地被卷入這場“鋼價上漲”連鎖反應之中。據預計,鋼材漲價已使汽車成本上升了10%以上,正好與降價成本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斷定今年汽車行業的增長速度將減緩,其中鋼材漲價是其中之一。
面對鋼材價格的持續上揚,不同的汽車企業所受影響程度不同。中高級車企業利潤較厚,且鋼鐵所占成本比較小,同時這類公司將零部件的成本盡可能向上游轉移,因而所受影響相對較。欢蜋n轎車生產企業由于鋼材所占成本較大,零部件的成本向上下游轉移所受影響較小,因此所受影響相對較大。
今年汽車行業的景氣度預計將低于去年。汽車生產中其他的一些原材料價格也在上漲,如鋁、銅等合金材料、玻璃、塑料、油漆等原材料也有不同程度地上揚,燃油、水、電、氣等也漲了一大截,依慣性思維考量,汽車原材料等的瘋漲必然會導致成本的上漲和最終售價的抬升,從而累及消費者。但與此相反,這幾年來戰越打越烈的降價大潮席卷車市,尤其是轎車價格全面破位下行,已接近成本價的低線。今年以來已有50多款車卷入價格戰,特別是充分地利用比較優勢、用低成本和低價格搶占市場的經濟級轎車,更讓人大跌眼鏡。
汽車降價潛力已不大 去年比前年汽車價格下降幅度達到了10%,而今年前兩個月車價下降幅度已經超過了10%以上。筆者武斷地認為,價格戰在非主流轎車
廠商生產的經濟級轎車上的應戰潛力已本消耗殆盡,再度挑起價格戰無疑是飲鴆止渴。而在利潤豐厚的既生產中高檔轎車又生產低檔轎車的主流轎車企業則是列外,他們有實力將價格戰進行到底,但無論怎樣說被動的降價舉措對轎車生產企業來說利弊并存,更是一把雙刃劍,在刺傷或置死競爭對手的同時,也可能傷害自已,同時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技術開發、售后服務等都將產生負面影響,甚至一些企業還面臨破產倒閉的境地。
轎車價格由產品成本加上生產利潤構成。轎車成本主要由產品開發、零部件及原材料、廠房及設備折舊、水電動力、人員工資費用等構成。此外還需要向各級政府及稅務部門上繳和不應交納的各式各樣的等等一大堆難以數得清的苛捐雜費。目前,新進入的原非轎車(卡車、客車、微車)制造企業以及原軍轉民汽車企業和充分地利用比較優勢的民營汽車企業的車型價格幾乎都低于國際市場價,再經近年來的輪番降價已,一輛車的利潤已降至低線,如
哈飛、
比亞迪、
奧拓、
南京菲亞特等系列轎車,如
吉利轎車3.28萬元、江南
奧拓轎車2.98萬元的價格,比國際市場價低了一半左右,只相當于一輛略高檔次的摩托車的售價。
今天,為了應付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危機與愈來愈激烈的價格戰競爭而提高利潤率,無論是合資、國有和民營汽車廠商,都已使出渾身的解數,在整個制造和流通等環節中找出削減開支的方案,得以與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