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煩?就是有人無緣無故搶走你兩萬塊錢。什么叫賤?就是后來他發了善心,只要一萬八了,你于是心花怒放,像揀了個大便宜。在一些“車記”眼里,咱消費者就這么賤。
周末一看報,媒體臉上都喜洋洋的,齊刷刷濃黑的標題——“
車輛購置稅下調”。在國內,除了汽車業,還真沒誰敢收
購置稅,可這是多年的規矩,咱也只能忍著。收就收吧,只求稅率別高得離譜,套用吳思先生的“潛規則”,咱只求個“第二等公平”。這回看媒體的動靜,稅率準是暴降了。
仔細學習,卻發現滿不是那么回事。搞不清有些同志是真傻還是裝傻,能搞清的是,下調的只是計稅價格,絕非稅率。如眾所知,汽車
廠商早就紛紛宣布下調“
廠商指導價”,稅務部門大約工作比較忙,沒聽說這事,最近他們聽說了,于是雷厲
風行,下調計稅價格。換句話說,是對幾個月前車價下調作了個追認。既然是追認,這幾個月顯然就多收了稅,但可能還是因為人家忙吧,至今沒聽說有退錢的打算。
咱要是晚交了養路費、
車船使用稅什么的,都會被罰滯納金,可這稅務部門不及時調整計稅價格,多收了咱的稅,不給退不說,一旦追認了,還憋著讓人叫好,什么道理?消費者不敢細想,更不敢給稅務部門添麻煩,找人家要滯納金去。
汽車廠商是不怕麻煩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玩“價格聯盟”的游戲,這次正式啟動定在了8月1日。據悉,四五家大中型整車廠“聯合自救”,要求
經銷商團結起來,鎖定車價,以控制混亂無度的渠道車價。這次眾車廠所采取的方式是,讓經銷商在廠商那里存入一筆保證金(數額3萬元—10萬元不等),按照“聯盟”的要求,經銷商的售價必須聽命于廠商,不能低于最低限,否則保證金將被罰沒。
“價格聯盟”能撐多久?歷史早就告訴了今天,從平板玻璃到農用車,從V
CD到彩電,從彩管到機票,三百六十行,行行搞聯盟。可定睛觀瞧,昔年盟友,至今余幾?鐵血盟約,飄散何處?到頭來,“廠家一聯盟,消費者就發笑”。
一個行業形成了所謂“價格聯盟”,也就離這個行業告別暴利的日子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