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和
豐田正在角逐
大眾騰挪出來的市場空間,但從哪兒入手效果最佳卻不得不考慮。就在中國車市競爭呈膠著狀態的時候,
豐田和通用幾乎同時發現了某種“期貨”,并且先后宣布買進。這種期貨便是
混合動力車。
“先驅者”感謝先驅者
9月15日在
一汽豐田混合動力車生產合作協議簽字儀式上,
一汽總經理竺延風和豐田社長張
富士夫共同宣布“明年將在中國生產豐田混合動力車PRIUS。”而在此前一天,通用中國副
總裁陳實也對記者講:“一兩年內混合動力車將會在
上海通用生產。”

混合動力車,通俗一點講,就是在一輛車上同時使用汽油
發動機和電動馬達,高速行駛時汽油機工作,燃燒效率最高而當車子在城市內低速行駛頻繁起步時,電動機會自動工作,起步迅速而且節省能源,二者能量的轉換(多余熱能轉換為電能儲存)可以保證能源的充分利用。有專家表示:“通過在大客車上試驗表明,使用混合動力汽車,能耗成本可以降低80%,污染物排放降低30%。”
在中國,每年的石油進口量要占總消費量的1/3,增長的需求很大一部分來自汽車對能源的消耗。在環境安全方面,汽車尾氣排放也首次超過了煤炭這一傳統的污染源。當通用和豐田把這些因素放在一起考慮的時候,很自然的得出一個結論:自己花在混合動力上的上百億美元終于盼到一個大市場。
其實豐田混合動力車“先驅者”能順利登場混合動力車PRIUS的中文名稱為“先驅者”,真正要感謝的是在此前已經犧牲的先驅者,特別是大量國產替代能源車在其中充當了鋪路石子。
有專家曾上書稱:“汽車的傳統技術經歷了上百年發展,現在只有新能源汽車使我們有可能與國外汽車巨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于是,中國科技部以“綠色汽車”計劃為由發起了多次電動車推廣運動,包括搞國際展覽,撥款進行各種電動車試驗。但事實證明,這條路看上去并不光明,專家稱:“使用
蓄電池的電動車在續航能力和電池回收方面的問題目前無法解決,國際上已經不再繼續研究了。現在商業化可行的第一步就是混合動力車,第二步是氫動力。”
只可惜國家把氫動力和電動車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術概念劃在了一起,仍然堅持要從電動車開始一步一步來,結果是效果不佳的口碑不斷增多。接下來,國家又在東北試點乙醇替代燃料汽車,甚至要求企業在汽車
油箱蓋上標明可以加注乙醇。一廂情愿只能是無功而返,由于在中國乙醇加工費用比美國、巴西高,消費者仍然不買賬。
在政府部門屢戰屢敗的前提下,混合動力車反而以一種新生事物的姿態得到了機會。混合動力車的技術標準在中國汽車研究中心主持下于上個月完成了專家評審。陳實稱:“現在混合動力車在中國商業化的時機已經基本成熟了。因為中國城市道路的擁堵和油價的上漲每時每刻都在創造對混合動力車的需求渴望。”
長線加短線一齊鉤魚
具體分析,
豐田和通用在對待
混合動力車這種期貨的戰略態度明顯不同。
豐田要的是一炮打響,全面開花;而通用想的是步步為營,循序漸進。
通用計劃分三步走:第一步改造現有傳統汽油車第二步是一兩年內改裝混合動力第三步是使用氫燃料汽車,在這個技術上目前通用和
本田是走在最前沿的。值得一提的是,通用在前兩步都將使用現有車型進行改造,陳實表示:“
凱越和
君威這些銷量很大的車型將承擔改型的任務,相信這樣做的效果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更大。”而豐田則先入為主,希望通過推新車型把消費者吸引過來。
真正有評判權的是政府和市場。豐田“先驅者”要在中國面對由近而遠的無數挑戰。首先是政府的認同,技術標準的出臺,國家發改委公告部門的認同都很緊迫,
一汽還要在一年時間內與公安部協調好新車登記
上牌的工作。這些關過了,接下來還要面對消費者一張張陌生的臉。
第一要問的就是價格,混合動力車比普通車貴多少?一汽副總經理董海波的說法是:“比同類車貴20%~30%。”陳實的答案是:“通常貴幾千美元。”由于豐田“先驅者”是全新車型,部件主要靠進口,這款車的價格理論上不會低于25萬元,一汽副總經理金毅表示:“之所以“先驅者”項目沒有選擇技術合作,而是一上來就搞合資,是考慮到合資可以利用現有的存量資產,焊接、沖壓可以利用現有的廠房。我們初步定在長春生產,那里有一汽豐越的車間,有年產13萬輛V6
發動機的配套廠。要盡可能地減少成本,就不可能什么都要全新的。”
概念認同也是個問號。“先驅者”是突破傳統概念的車,但突破之前最好先隨俗,以先驅者1.5
排量、20萬元以上價位應該算
中級車,豐田怎么把它在全球同類車銷量第一的宣傳,變成中國人的口碑,怎么說服客戶吃螃蟹將非常困難。有些辦法比較容易想到:比如試車,豐田讓中國汽車研究中心在全國四個城市做了7000公里試車。通用落后一些,它的試車雖然更多,但在國內只做過短途的;再有就是選擇最佳車型,雙方此時出現差異,豐田先是使用全新車型,然后再考慮在其他量產車型上改裝,而通用則表示一上來就要用
凱越改裝。
一汽總經理竺延風站在釣魚臺國賓館的院子里對《中國經營報》講,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市場阻礙,“在技術轉讓費方面,豐田和一汽已達成了某種默契。”要不惜一切代價讓“先驅者”勝出,這是一汽和豐田的強烈愿望。通用一反謹慎作風跳出來宣布計劃,其決心也可見一斑。現在只差政府的實際行動了。竺延風稱:“在日本、美國,混合動力車都是給予稅收支持和財政補貼的。”只要政府像當初電動車和乙醇燃料那樣說出“推廣”二字,這筆期貨就算成功一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