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市出英杰,汽車
廠商的營銷策略在下半年的低迷車市中發生了重大變化。11月22日和12月14日,東風
標致和
東風日產分別推出“差價補償”商務政策;幾乎同時,
一汽轎車
馬自達、
華泰特拉卡和
吉利汽車全面調低零配件價格,汽車廠商對整體價值鏈條進行深加工處理。
從強調產品的市場價格優勢,到凸顯品牌和服務的內在價值;從單純追求短期促銷效果,到全面推出產品生命周期的全程營銷,主流汽車廠商正在努力結束低層次的價格促銷戰,市場競爭開始進入深水區。
降價失靈廠商號不準消費者的脈 12月中旬,飽受降價之苦的
一汽豐田經銷商自發地達成一項區域性限底價銷售協議。這份協議將先后在
北京、
上海和廣州等地執行。
“如果不是存在
比較大的虧損,大家不會坐下來談(協議)。”上海國信
豐田汽車銷售公司的銷售負責人說,“許多家電企業就是參與惡性價格戰,最后翻不了身。我們不想走到那一步。”
首汽
豐田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高捷表示,今年下半年的汽車銷售情況,無法與上半年和去年相比,經銷商基本上都在保底經營,甚至虧本經營。
由于庫存的壓力,汽車廠商加大了降價的力度。網上車市總監華雪告訴記者,今年每一季度都有一個降價高峰,第四季度國產車降幅甚至大于進口車,就連之前一直聲言不降價的高檔轎車
奧迪、
寶馬也只好加入降價陣營。
但是,華雪提供的“供求關系和汽車價格變化的相互影響”圖表表明,降價的效用并沒有在市場上得到很好的體現,一貫被采用的降價術的威力正迅速消減。“現在汽車價格已進入一種無序競爭的狀態,各廠商都不想降價,但又不得不降價。”華雪說。
高捷告訴記者,單純降價對品牌形象的損害很大,
一汽豐田經銷商之所以達成限底價銷售協議,一方面是為了維護豐田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是為了維持一定的經銷利潤。
在北京亞運村汽車市場,一位計劃購車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擠一下,出點油;再擠一下,又出點油。汽車廠的利潤有多大?到底有多少降價空間?我看不懂了。”
該市場總經理蘇暉表示:“最大的問題不在生產,也不在宏觀調控政策,而是營銷出了問題,汽車廠商號不準消費者的脈了。”
差價補償為價格保值 “現在的問題是,降價能否左右消費者的購買天平?”科爾尼(上海)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孫健亦問亦答。他認為,從中長期來看,過于頻繁地降價不但沒有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相反還滋生了消費者的持幣待購情緒。
他說,一款車型降價后,首當其沖的是已購車客戶的經濟利益,這些客戶可能成為汽車
廠商拓展新客戶的阻礙。同時,潛在用戶難以形成對這一車型的保值預期,選擇持幣待購。
針對這一痼疾,家電行業“雙保值承諾”被引入汽車營銷。12月14日,東風汽車有限公司
乘用車公司(下稱“東風
日產”)宣布,從即日始至明年3月15日,消費者購買了任何一款
東風日產汽車后,廠家如有降價行為發生,將全額補償已購車車主差價。
半個多月前,神龍汽車有限公司趁廣州國際車展推出“可信賴的獅子”行動,東風
標致307轎車全系列產品開始降價,同時承諾,對已購車用戶實行差價現金全額補償。這是國內主流轎車生產商首次采取“降價返差價”策略。
在解釋實施這一商務政策的原因時,
東風標致總經理竇賽爾表示:“由于現在客戶都是持幣待購,有些廠家的頻繁降價使他們對市場價格失去了信心。所以這次我們的行動不僅僅是調整價格,更重要的是為了和客戶之間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的關系。”
“我們要向東風
標致討學費了!”首推差價補償的奧克斯汽車副總經理樊成偉昨天對記者戲稱。看出來,主流汽車廠商對市場和用戶的感覺慢慢出來了。
一度不被主流汽車廠商看好的差價補償策略卻成為一劑藥方。自實施這一策略后,全國各地的東風標致經銷店的訪問量和成交數翻了一番。東風
標致307在
北京、上海及浙江地區11月底的銷售量比10月底增長40%至200%不等。樊成偉也介紹說,自今年5月實施差價補償策略后,奧克斯在當月和次月銷售量超過平時的兩倍。
孫健表示,差價補償滿足了已購車客戶的利益,可通過后者的口碑宣傳帶動新客戶業務。科爾尼咨詢公司調研發現,中國的消費者很大一部分是初次購車,60%~70%的潛在用戶都在多個品牌和車型間搖擺不定,對品牌的認知度不夠清晰。在這個過程中,口碑宣傳在中國汽車銷售市場的作用較國外更為有效。
“這一招對上市不久的新車型作用更大,但對一些成熟車型效果未必理想。”孫健坦言。恒豐美林投資管理公司
總裁張志強對記者表示,降價補償是保護原有客戶的積極行動,但他同時指出,汽車廠商也完全可以采取更謹慎的商務政策,比如分期補償或售后服務補償等方式。
零配件調價向后端推進 一汽豐田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海洋曾對記者表示,汽車營銷是一個馬拉松的過程。現在這場馬拉松競賽正在向汽車產業鏈后端推進。
12月份,已有3家汽車企業宣布調整配件價格。月初,
一汽轎車調低
馬自達600余種零配件價格,最高降幅達40%;幾天后,
華泰特拉卡降低面向特約服務站配件的售價;7日,
吉利汽車也對常用配件價格進行大幅下調,涉及配件類型達208項。在此之前,已有
上海大眾、
上海通用等多個廠家宣布調降汽車配件價格。
“市場對
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亞車市信息部負責人且小剛告訴記者,目前汽車消費政策還不明確,個人消費者在購車時變得更為理性,除了價格因素外,還要考慮售后服務和使用成本。
在整車降價不見起色后,汽車廠商頻頻調低專用零配件的價格。“整車降價已經難以打動消費者了,配件價格降低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北京一汽-
大眾售后服務中心管理人員介紹說,用車費用所占的比例相當高,一輛車使用15年的維修費用大約是車價的一倍還多。
上周五,
豐田汽車在長春和廣州的
發動機項目已經開工。與
豐田汽車一樣,眾多合資汽車廠家不斷推進零部件的國產化進程,規模化生產使零部件成本降低;再加上關稅下調,不少原裝進口的零部件成本也在降低。
“目前汽車零配件市場的價格偏高,有一定的空間壓縮配件利潤,以實現廠家應對市場變化作出的積極調整。”孫健表示。
與差價補償的目的一樣,零配件降價主要是針對于已購車用戶,汽車營銷在向產業鏈的末端推進。孫健認為,這些營銷策略著眼于產品價值而不是價格,并有利于品牌的樹立;汽車廠商在選擇短期促銷行為時,應盡量減少對品牌形象的損害,從而避免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