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輛車在不同地區的價格各不相同,為了“抵御”同盟兄弟的競爭,經銷商不得不低價售出,此現象被業內稱為“串貨”。昨天,《每日經濟新聞》從雷克薩斯(LEXUS)的部分經銷商處獲悉,這樣的問題正困擾著他們。
為與奔馳、寶馬、凱迪拉克等豪華車品牌一爭高下,搶灘國內豪華車市場,今年4月份開始,豐田旗下豪華車品牌LEXUS也加快了發展步伐。4月底首批6家專賣店先后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深圳開業,目前另外6家的建設也已啟動。
為了樹品牌,LEXUS的建店要求非常高,不僅占地面積要達到1萬平方米左右,還要完全按照五星級酒店標準建設,投資金額顯然遠高于普通品牌的4S店。LEXUS首批6家特約經銷店之一的廣州中升的相關負責人透露,廣州店整體投入資金接近1億元;其上海經銷商上海和凌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上海店的造價高達4000萬元。
雖然前期投資比較大,但經銷商對收回成本普遍表示樂觀,“做豪華車本身就是長期投資,我們不會急功近利,所以把收回期限定在10年左右。”一位經銷商表示,“當然前提是在廠家指導價左右銷售。”
但現實沒有如其所愿。“價格已經被外區域的車打亂了,現在每輛車的利潤明顯降低,銷售數量也急劇‘縮水’,收回投資的預期越來越長了。”一位經銷商感嘆道。
“串貨”亂市場
原來,由于豐田中國并未規定各個地區在銷售上的區域保護,導致LEXUS“串貨”現象嚴重。
“經常有外地LEXUS授權經銷商將車銷售到我們的市場。”一位經銷商說,“目前我們地區的市場容量大概為每月100輛,但是由于外區域車的進入,我們每月只能銷售五六十輛左右。”
并且,隨著“外來車”的紛至沓來,LEXUS經銷商所期望的穩定價格已經不保。
《每日經濟新聞》調查后發現,LEXUS各地的實際售價均不相同,廠家指導價為84.8萬元的LS430,電話報價:北京為81.5萬元,廣州為81萬元,上海為82萬元。當得知另有價格更低者時,經銷商往往馬上表示:“我可以再去申請更低的價格。”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國產車的渠道中并不少見,但國產車廠家都制訂了相應的區域保護制度,一旦發現跨區域銷售,廠家一般都會采取相應的罰款措施。而且國產車在面對“同盟廝殺”還能依靠售后服務來彌補損失,但進口車因其保有量和質量等因素,進口車商的主要利潤來源只能來自車價本身。
豐田中國公關部相關人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由于LEXUS專賣店只能銷售給直接用戶,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并未制訂嚴格的禁止跨區域銷售制度。”
“LEXUS專賣店至少有近三分之一的車是銷售給經銷商的,只是我們在發票上進行了處理。而這些經銷商為了拿到更低的價格,不惜從外地進貨。”一位LEXUS專賣店銷售總經理表示。“串貨”由此產生。
消費者獲益
“進口車‘串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長期的‘許可證年代’,經銷商直接從保稅區進貨,再銷往全國。但那時候銷售進口車不需建展廳,投入很少,廠家干涉也少,這樣總體還是公平的。但自從《汽車品牌管理》辦法實施后,廠家紛紛成立中國公司或確定全國總代理,規范了渠道,同時也抬高了進口車代理的門檻,大部分都需建立豪華展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進行區域管制,建店經銷商的利益就很難保證。”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一位奔馳授權商也表示:“以前廠家也沒有區域限制,所以我們要守住市場就得犧牲價格。但自從廠家對授權店的跨區域銷售有所控制后,市場價格就穩定了。”
據悉,奔馳的本區域專賣店一旦發現前來維修的客戶“車架號”并非本地區銷售,即會上報廠家,由廠家對“串貨”經銷商進行處罰。
“但無可否認,市場競爭會使消費者得到更多的實惠。”一位經銷商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