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已經意識到節約能源這個問題,但是具體措施還不夠徹底,海外國家也是經歷了幾次痛苦的能源危機之后,才痛定思痛,尋找到解決的良策。”據介紹,“美國國會通過了能源政策的立法,其中包括建筑和設備節能的激勵政策,能源部發布了新建建筑使用的國家強制性節能標準,和非強制性的國家建筑節能示范性標準。”
據悉,日本在經歷了上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后,于1979年頒布實施了《節約能源法》,并根據情況進行了若干次修改,成為日本厲行節約并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證。目前,日本的燃油稅稅率是120%,德國是260%,法國是300%。
背景
1994年我國首次提出開征燃油稅的建議。
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路費等。
1998年10月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里,將“燃油附加費”改為“燃油稅”。
1999年10月31日《公路法》修正案終獲通過,但恰逢國際油價大漲,從當初的20美元上漲到30美元以上。隨后,燃油稅的實施則以“擇機出臺”的方式擱置下來。
替代能源充滿商業機遇
在汽油價格不斷高漲的走勢下,使用新的替代能源呼聲日高,商業領域人士認為,一旦科學界能夠開發出可以代替汽油等傳統能源的新能源,那么未來市場空間將會十分巨大,能源消費市場結構也會發生全新的變化,甚至還會重創傳統能源行業。
據了解,北京、上海、重慶等全國許多城市已經大規模推廣出租車“油改氣”工程,改用天然氣或LNG做燃料,獲得了積極的支持,就是一個明顯的需求信號。除了新能源充滿商業機遇之外,小排量汽車也將十分走俏。據悉,歐洲銷售的汽車中,1.3升以下的小排量汽車的比例高達70%左右。美國的小排量車比例也越來越高,目前1.6升以下的轎車已經占到汽車總量的60%以上。對比的是,我國現在生產的1.3升以下小排量車型不到生產量的20%,因此小排量車的商業潛力亟待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