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供需關系的價值規律是眾所周知的,在購買力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生產能力一味擴大勢必導致價格在價值規律的谷底徘徊。近日,權威機構摩根士丹利發布預測報告顯示,中國汽車產能過剩將進一步加劇,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清泰也表示,今年預計國內汽車產能利用率僅55%,與此同時,國家工商總局日前根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公布3463家品牌汽車銷售企業名單,顯然,經銷渠道的進一步收緊將使過剩的產能積壓到商家手中,
降價在所難免。
日前,記者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獲悉,由于大量投資繼續進入汽車產業,國內汽車產業的利潤將大幅度下滑。著名的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日前也發布預測報告認為:盡管中國今年前十個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了11.3%,但由于利潤率降至3.8%、投資回報率降至8.1%,同期汽車行業純利同比降幅將超過50%。不僅如此,摩根士丹利還預測汽車售價會下跌6%,產品利潤率下降4%,并稱中國汽車市場仍未見谷底。預計隨著價格戰的加劇,國內汽車行業明年會加倍惡劣,甚至無利可圖。
而國家工商管理總局上周發布了《關于公布品牌汽車銷售企業名單的通知》,無疑是對這一預測的雪上加霜,該通知對包括
一汽大眾、
上海通用、
天津一汽、
比亞迪等廠家在內20多個汽車
廠商的3400多個授權品牌銷售企業名單進行了公布。亞運村汽車市場總經理蘇暉告訴記者,去年全國的500多萬輛汽車中,只有7%左右是通過授權
經銷商完成的,大量的分散市場是汽車銷售的主力,如此一來,國內汽車的經銷渠道勢必會收緊,不利于市場發展。此外,在20多家汽車廠商中,授權品牌銷售企業數量最多的依次是
長安鈴木(624家)、
上汽通用五菱(583家)、上海
通用(268家)、
長城汽車(262家)和
東風雪鐵龍(250家)。中聯汽車市場總經理張超則表示,產能過剩和經銷商隊伍量化會使車價繼續下跌。